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解析.doc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 论 遥感定义概念:它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动力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遥感:运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主动遥感:指传感器带有能发射讯号(电磁波)的辐射源,能主动发射电磁波,同时接收目标物反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以此所进行的探测。 被动遥感:指传感器无辐射源,仅利用传感器被动的接收来自地物反射自然辐射源(如太阳)的电磁辐射或自身发出的电磁辐射,而进行的探测。 遥感地质学定义: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地球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影像信息获取,探测研究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辐射特性,以此为依据开展地质应用的技术学科。 1、请简述遥感地质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答:遥感地质学的性质是一门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研究内容包括遥感物理基础、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方法、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地学应用及研究新进展等。任务是培养掌握21世纪遥感地质学知识的高级地质勘查专业人才,为地质科学研究、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环境和灾害地质调查监测等工作服务。 2、遥感有何特点?请作简单解释。 答:第一,大面积同步观测;第二,时效性----可在短时间内进行重复观测;第三,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可以通过不同分辨率的影像,综合反映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等丰富的地表信息;第四,经济性----;第五,对信息的获取只局限在有限的电磁波波段内,信息量和代表性不受到限制。 第二章 1、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交变电磁场。 2、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排列,所构成的数表或图像,称为电磁波谱。 3、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4、地物反射波谱:将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其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这样的曲线图称之为地物反射波谱。 5、电磁波的相干:两列频率、振动方向、相位都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叠加时,某些部位处于振动永远加强,而另一些部位则处于振动永远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 6、多普勒效应:由观察者和辐射源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电磁辐射的频率改变。 7、电磁波的衍射:电磁被通过障碍物边缘所引起的使一些辐射量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8、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两方面特征,称为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9、重访周期: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 10、物体的发射波谱:用曲线表示某物体的辐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此曲线称为该物体的发射波谱。 1、电磁辐射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电磁辐射有6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传播特征 、 叠加和相干特征 、衍射特征 、 偏振(极化)特征 、 多普勒效应特征 和 波粒二象性特征 。 3、物体按其发射辐射特性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何特点?答:物体按其发射辐射特性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黑体,它的发射辐射最大,发射率与波长无关;第二种是灰体,其发射率与波长无关,但它的发射辐射比黑体小;第三种是选择性辐射体,其发射率随波长而改变。 5、请通过遥感图像的亮度/灰度直方图说明直方图对于指示图像质量的意义。 答:遥感图像的亮度/灰度直方图左偏表明图像偏暗,直方图右偏表明图像偏亮,直方图只呈一细尖锥状表明图像亮度过于集中,因而反差小,也不清楚。当亮度直方图拉长分布于整个横轴区间上时,表明图像中每种亮度都具有同等的出现概率,故而图像清晰。因此,通过对遥感图像的亮度直方图调整,就能使遥感图像达到增强效果。 6、大气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透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答:大气散射有三种类型: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无选择性散射。瑞利散射是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主要是由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分子引起,对可见光遥感影响十分明显。米氏散射是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主要对红外遥感造成影响。无选择性散射是当,大气中的粒子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由于可见光遥感依赖于太阳光的可见电磁波,故要受到这三种散射的影响,而微波遥感是采用波长1mm~1m的电磁波作为信息载体,可以穿透各种大气粒子,包括云层,故具有不受白天黑夜影响及穿透云层的能力。 7、什么是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