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准知识:习作教学走向实效的必由之路 吴 勇 无锡市新区教培研中心 ? “中小学有‘当堂作文’,但所谓当堂作文,只是给学生写作的时间罢了,具体的写作过程教师很少顾及,更缺乏有效的指导。” ——王荣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 》 “笔者曾在一次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中,要求学员提供自己最得意的一次作文课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交上来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表明,老师一致反映最得意的作文课是想象作文,但同时笔者发现,从这些教学设计和实录中,几乎看不到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写的。”——倪文锦《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 实效习作课的四大要素 多维评价 功能语境 鲜活故事 (写什么?) 习作课 知识指导 (写得怎样?教得怎样?) (怎么写?教什么?) (为什么写?) 一、“精准知识”的命题提出 教材分布 知识落点 三下习作2 抓外貌、性格、爱好 方面的不同 四下习作2 推介词 五下习作5 通过细节写人 六上习作6 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一个人的品性 让每次习作教学“迈小步子”,点点落实,最后串成一种文体的写作知识线索;让每次“教”显在明处,落到实处,既相互关联,又各自为政。 本类习作一共有多少“教学内容”,哪些已经“教”过的,哪些内容不适合本年段“教”,有了这样的列举和删减,本次教学的起点便呼之欲出,清晰分明。 精准知识,充分彰显出这样的价值追求: 一是相互“独立”,同文体的知识可谓“弱水三千”,可是在各年级每次习作中“只取一瓢饮”,每次训练管一段,界限分明不牵扯,目标明确不模糊; 二是各为“基础”,同种文体的习作教学属于一个系列,前一次训练往往就是后一次训练的有机铺垫,后一次训练就是前一次训练的自然延伸。 “精准知识”是一次习作教学的生命力和生产力的支撑,有了这道关键的支撑,儿童的言语素养才会厚积薄发。 从教材走向教学—— “文体场域”是习作教学所依存的巨大而开阔的背景,有了这道背景的观照,同一类习作的教学内容才会有了难得的相遇相知; “教学边界”是一次习作教学有了前世今生的历程,有了这段历程的见证,同一类习作教学不同阶段的教学才会变得层阶分明; 三、“精准知识”的生产方式 当下习作教学教师教的知识可谓—— ◆“传统而陈旧”——描写外貌要按照方位顺序:“他的脸圆圆的,眉毛粗粗的,鼻子高高的,鼻孔大大的,下面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笼统而模糊”——写景要抓住特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写出真情实感。 ◆“呆板而机械”——是以“习作要求”的形式出现的,冷峻而严肃,没有儿童气息,更没有儿童文化的烙印。 习作教学因为教写作知识和技能,因而充满“技术”;但是怎样来教知识,这可是一门“艺术”。 因此,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满技术含量,更充满艺术的魅力! 走向知识,是习作教学走向课程的应然选择; 精准知识,是习作教学走向实效的必由之路; 开发知识,则是每个习作指导者必备的教学能力。 结 语 语文教学通讯 2010-10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