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裂变(1)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国际秩序的冲击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外交 三、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四、法西斯国家对世界体系的挑战 思考题: 1.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征、爆发原因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德意日法西斯政权是如何建立的? 3.如何理解欧亚战争策源地? 4.简述希特勒的扩张计划 5.如何理解法西斯国家对世界体系的挑战?列举法西斯国家对世界体系冲击的历史事件 名词解释: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睦邻政策 英德海军协定 向罗马进军 二·二六事件 田中奏折 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关系主要历史事件: 1931: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3:希特勒上台 (1.30) 1935:意侵埃(10.3) 1936:德进军莱茵(3.7),柏林-罗马轴心形成(11.6);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11.25) 1937:七·七事变爆发 1938:德国占领奥地利(3.15);慕尼黑协定签订(9.30) 1939:德国占领捷克(3.15);德意结成钢铁同盟(5.22);英法苏谈判(5.27-8.23);英德谈判(5月-8月);苏德条约签订(8.23);德侵波兰,二战爆发(9.1)。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为害最严重、影响最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机。 危机表现: ①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37.2%,主要国家的生产退回到20世纪初或19世纪末的水平)。 ②企业大批破产,工人大量失业,经济损失严重 (企业倒闭数,美国达14万家;1932年失业率,德:43.8%,美:32%,英:22%;经济损失超过一战)。 ③世界商品市场急剧萎缩,关税战、贸易战加剧(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世界贸易额缩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④世界货币秩序遭到破坏,金本位制崩溃。 危机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供给)和销售(需求)的矛盾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自由放任政策 危机影响: ①引发政治危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加深了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恶化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困境,纷纷对外倾销,保护关税(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放弃金本位等。这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 世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两大战争策源地开始形成,世界紧张局势加剧,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 法西斯学说尽管是机会主义的,但却有一个核心,它是以下列概念为基础的:即国家有一种现实和存在,这种现实和存在是高于组成国家的个人的。 ——C·E·布莱克,E·C·赫尔姆赖克:《20世纪欧洲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24页 在欧洲,将近三分之二的国家建立了独裁政权……即使在一些仍然保持民主政权的国家中,法西斯主义思潮也十分强烈。 ——唐贤兴《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288-289页 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1933年6月12日—7月27日,在伦敦召开了有64个国家参加的世界经济会议,商讨如何应付全球经济衰退,振兴国际贸易,以及稳定国际货币。 战债问题: 西方国家把战债问题与德国的赔款问题挂钩;德国则要求修改凡尔赛条约。 关税问题: 美国:普遍降低关税10%;英国:均减,确定相等的关税比率,减少国家对私人企业的补贴。 金融货币问题: 英法要求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之间确定一个固定的汇率,以稳定迅速贬值的美元。遭拒绝,政治评论员说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 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因拟议中的合作为罗斯福否决而失败,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从此恶化。会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决心走自己的路。 二、罗斯福新政外交 (一)罗斯福新政经济外交 (二)睦邻政策与美洲国家关系的发展 (一)罗斯福新政经济外交 1、金融危机的解决和对华白银政策 富兰克林·D.罗斯福,美国第32位总统(1933年3月4日--1945年4月12日) ,美国史上唯一蝉联三届(第四届任期未满)的总统,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同华盛顿、林肯齐名。 (1)整顿银行。通过紧急银行法等措施,恢复了信贷体系的重新运作。 (2)放弃金本位制。禁止黄金出口,使金价不断上涨;实行通货膨胀,使美元贬值。 (3)促进白银价格狂涨。措施:高价收购白银、国内白银国有、禁止白银出口等。 中国政府迫于银价上涨的压力,于1935年11月宣布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制度,发行法币,实行依附于英镑集团的汇率制度。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