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张 帆 2008.8 教学内容 总 论 0.1 概述 0.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0.3 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路线 0.1 概述 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在以机械、电子技术等为主的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 0.1 概述 1.机电一体化的产生发展 1)机电一体化的由来: 0.1 概述 ★美国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1952) 0.1 概述 ★美国研制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1954),两年后,创立了第一家机器人公司 0.1 概述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1957) 0.1 概述 ★苏联1966年发射 “月球”9号探测器,首次在月面软着陆成功,三年后,美国“阿波罗”11号把宇航员送上月球。 0.1 概述 ★美国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1969) 0.1 概述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①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乎是同时诞生的系统工程、控制论和信息论这三门科学既是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物质基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进步为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 0.1 概述 ②机械制造技术对微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的重大贡献 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是以超精密机械加工为基础; 加工设备本身又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即机电一体化的系统。 机电一体化的产生既是微电子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结果,又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工程付诸生产实践的结果。 0.1 概述 2.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实现整个机械系统最优化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 凡是由各种现代高新技术与机械和电子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各种技术、产品以及系统都属于机电一体化范畴。例如,机电液一体化、机电光一体化、机电仪一体化以及机电信一体化等,实质上都可归结为机电一体化。 0.1 概述 3.机电一体化系统分类与应用 广义:自动化的机电产品、自动化的生产工艺、设备故障诊断监测与诊断技术、数控技术、CAD技术、CAPP技术、CAM技术、集成化的CAD/CAPP/CAM技术、专家系统、计算机仿真、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录像机、照相机等家用电气,电子打字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脑CT、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仪、纤维光束内窥镜等医疗器械,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物料搬运车等机械制造设备,以及生产制造机电产品或非机电产品的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FAS(柔性制造系统)等都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 0.1 概述 (1)机电一体化分类 ●生产过程的机电一体化 即整个工业体系的机电一体化 ,如机械制造过程的机电一体化、化工生产过程的机电一体化、冶金生产过程的机电一体化…… ●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 (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机械制造过程的机电一体化 CAD、CAPP、CAM、CAD/CAPP/CAM、FMS、CIMS(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CAD/CAM、车间自动化设备的集成) ◆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 0.1 概述 0.1 概述 0.1 概述 4.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层次上,向系统化、复合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0.1 概述 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如以数控机床为例,其控制精度能实现0.1μm的高精度,其进给速度可达24m/min ~100m/min甚至更高,其联动和控制的轴数能实现9~15轴,同时增加了人-机对话功能,设置了智能I/O通道和智能工艺数据库,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0.1 概述 0.1 概述 0.1 概述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体系 如以数控机床为例,其控制精度能实现0.1μm的高精度,其进给速度可达24m/min ~ 100m/min甚至更高,其联动和控制的轴数能实现9~15轴,同时增加了人-机对话功能,设置了智能I/O通道和智能工艺数据库,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所谓小型化、轻型化,乃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和精细加工,可使机械的重量减轻到与人体重量相称的程度。所谓多功能,也是自动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复合集成,既包含各种分技术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京市2025年高考:《物理》考试真题(含答案).pdf VIP
- (完整版)建设甲方、施工方全套收发文登记表格.pdf VIP
- 弹性力学仿真软件:SimScale:材料属性与弹性模量在SimScale中的设置.pdf VIP
-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完整教案.docx VIP
- 宋城千古情的经营模式探究.doc VIP
- (人教PEP版2025新教材)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全单元课件.pptx
-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榆社县志.pdf VIP
- XX水库工程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VIP
- 感染性休克课件.pptx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大象的耳朵》优质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