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省太原市基本情况概述
城市基本情况
太原市行政区划
至1996年,太原市辖古交一个县级市,清徐、阳曲、娄烦三个县,市区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区。
1997年5月8日,太原调整行政区划,市区分为杏花岭区(原北城区),迎泽区(原南城区),小店区(原南郊区),尖草坪区(原北郊区),万柏林区(原河西区)和晋源区(原南郊区)。形成了6区3县1市,2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太原民营经济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的格局。
其中地处建设路以西、滨河路以东、北大街以南、南内环街以北的杏花岭区、迎泽区两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万柏林区、小店区、尖草坪区和晋源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形成了“城六区”的概念。
太原市面积人口
太原市境总面积6988平方千米,总人口427.77万 (2013年)。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中国城市第10名),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流动人口100万人。
据2013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太原市常住人口427.77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2.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9.84万人,增加3.33万人;乡村人口67.93万人,减少1.19万人。城镇化率84.12%,比2012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男性人口216.77万人,女性人口211.00万人,性别比为102.73∶100。2013年太原市全年出生人口3.96万人,人口出生率9.29‰;死亡人口1.82万人,死亡率4.28‰;自然增加人口2.14万人,自然增长率5.01‰。
城市经济发展
太原市经济发展概况
古代太原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秦汉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制生产工具的推广普及、水利工程的兴修,太原地区的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隋唐五代时期,汾河水和晋水被广泛利用,太原的农业发展迅速。唐代,冶铁、酿酒业已负盛名,铁镜、葡萄粉屑(葡萄酒)被列为传统贡品;所产并州剪刀,时又称并刀,其锋利名闻天下。唐代晋阳城内有“甲坊”、“钱坊”,为当时制造铁甲、铸币集中的坊街。宋代的太原城,酿酒业、织染业、铸币业比较发达,因此专设有酒税征收机构和专为官方染织的染织局和铸币的宝泉局。明清时期的太原城内手工作坊、商业店铺十分发达,不少街道以同行业集中而名,至今沿用。与沿海城市相比,太原的近代工业起步较晚,但却早于内陆其他城市。清光绪十八年(1892 年)官办的太原火柴局,首开山西近代工业序幕;继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成立的山西机器局、山西通省工艺局,则为太原加工工业、军事工业的开端。民国21年(1932年),西北实业公司开始筹办,次年正式在太原成立,至此太原的近代工业由清末的初创时期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至太原沦陷之前,西北实业公司所辖26个企业,设在太原的就有23个,涉及冶金、煤炭、机械、建材、化工、纺织等多个门类。日军侵占太原后,对太原的经济进行疯狂掠夺,先后将3000多部优良机器劫往日本国内及我国东北地区,并对劫后余存的公私企业实行军管,强迫生产。日本投降时太原工业已奄奄一息。民国山西省政府虽恢复西北实业公司,竭力挽救工业颓势,但终回天无力,至太原解放时工业经济已衰败不堪。
解放后,太原市国民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经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至“十五”时期的发展,到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895.49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175元,年均增长13.1%;财政总收入163.05亿元,年均增长23.7%;一般预算收入56.95亿元,年均增长21.5%;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260.94亿元,比“九五”累计增长1.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03亿元,年均增长15.2%。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4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639.39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595.9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中各行业实现较快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4%,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0%,金融业增长11.1%,其他服务业增长15.6%。人均生产总值36377元,增长15.9%,按2007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782美元。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三次产业比例为1.6:50.9:47.5。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8%,提高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7%,提高6.0个百分点。
2013年太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12.87 亿元,比2012年增长8.1%。其中:第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