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2课神游物外课时作业语文版必修5….doc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2课神游物外课时作业语文版必修5….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课 神游物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翱翔(áo)      夭阏(yú) 坳堂(ào) 抟扶摇而上(tuán) B.鲲鹏(kūn) 齐谐(xié) 迁徙(xǐ) 决起而飞(xuè) C.沮丧(jǔ) 斥(à) 舂米(chōnɡ) 知效一官(zhì) D.蓬蒿(ɡāo) 榆枋(fānɡ) 晦朔(shuò) 穷发之北(fà) 答案 B 解析 A项“阏”应读è。C项“”应读yàn。D项“蒿”应读h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效:功效 B.而后乃今培风培:培育、培植 C.《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D.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答案 B 解析 培:凭。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答案 C 解析 “虽”均解释为“虽然”。“且”,③为“况且”,表递进;④为“还”,助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答案 B 解析 A项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项古义:不立名。今义:没有名声。D项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 5.下列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答案 D 解析 D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 二、一法一练——判断句 判断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判断句形式如下: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⑤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 ⑥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6.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董狐,古之良史也 B.天下者,高祖天下 C.晋国,天下莫强焉 D.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答案 C 解析 C项为一般陈述句。 (2)下列各句中,“则”表判断的一句是(  )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 答案 C 解析 A项那么。B项就。D项就。 (3)下列各句中,“即”表判断的一句是(  )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答案 A 解析 B项立即,马上。C项立即,马上。D项靠近。 (4)下列各句中,“乃”表判断的一句是(  ) 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答案 B 解析 A项却。C项才。D项竟然。 (5)下列各句中,“是”表判断的一句是(  ) 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 C.是乃仁术也D.不知木兰是女郎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中的“是”均为代词。 (6)下列句式与“此亡秦之续耳”同类的一项是(  )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答案 B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由“……也”构成。A项是一般疑问句。C项是被动句,“于”为表被动的标志词。D项是承前省略句,即“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之)上坐”。 (7)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组句子属于同类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项均为被动句。①“不拘于时”的“于”、②的“为……所”是表被动的标志词。B项①是判断句,判断词为“是”;②是被动句,“感”理解为“被感动”。C项①是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