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中西新闻传播 调控审查 章节 新闻传播的调控是一种社会调控。国家、政府、政党、社会集团、行业组织处于各自的利益、目的等需要,利用物质、法律、政策、规章等手段,对新闻传媒的采编、经营活动和新闻的流向、流量进行强制性的管理与约束,是社会对新闻传播调控的主要内容。 中西各国对新闻传播行为实施着必要的社会调控,我们将从一般特征、新闻法治和新闻伦理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一节 中西新闻传播调控的分析 一、美国以软硬两手实施社会调控 美国新闻界奉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方针,和平时期对新闻实施检查的权力少,但却可以通过调控来对新闻传媒施加影响,主要分为硬性调控和软性调控。 硬性调控是政府以司法行政强制实行的调控;软性调控是政府通过其他渠道实行的非强制性的调控。 第一节 中西新闻传播调控的分析 (一)美国政府对新闻传播的软性调控 政府与新闻界——共生关系 1、政府拥有庞大的公关网络,有效控制公务信息 设置公关关系机构,新闻界也要依靠政府来提供消息 2、政府拥有直接调控信息的多种手段 (1)发布、透露消息的主要手段 包括总统广播电视讲话;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单独会见记者等; (2)隐瞒和掩盖消息的主要手段 包括保密制度,展示新闻检查制度,示意新闻机构扣发。 第一节 中西新闻传播调控的分析 3、笼络新闻界头面人物:施以橄榄枝 历届总统都力图同新闻界头面人物建立个人友谊,在媒介内部配置代理人或拉拢部分记者。 《纽约时报》的历届发行人都是政府的笼络对象。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亲自招待过发行人奥克斯;约翰逊早放过报社;尼克松参加过发行人苏兹贝格的追悼仪式;富兰克林罗斯福同发行人家族保持长期友谊等等。 克朗凯特与肯尼迪 1998年,与克林顿总统一家驾帆船游玩 第一节 中西新闻传播调控的分析 4、塑造电子形象,左右公众舆论 学者戴伊和齐格勒称,第一个利用电子媒介制造“个人迷信”的总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在电视摄像机前充满活力、善于表演的候选人往往战胜那些表情木讷、形容呆滞的对手。前者代表是里根,被称为“媒介总统”,这种由职业性的公共关系和广告专家指导的大众传播媒介竞选运动已经取代了政党竞选运动中的政党组织机构。电视对政党的衰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鼓动人们根据候选人的“形象”进行投票。 罗斯福 里根 第一节 中西新闻传播调控的分析 5、必要时敲打新闻界:施以大棒 每任总统都对新闻界发泄过不满和愤恨,已故总统威尔逊曾断言:报纸对每件事的报道都是失实的。约翰逊执政期间发生过“信任危机”。同新闻界结怨深的则是尼克松和他的副总统阿格纽。 第一节 中西新闻传播调控的分析 (二)美国政府对新闻传播的硬性调控 硬性调控在和平时期一般是辅助调控手段;在国家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和战争时期是基本调控手段。硬性调控又分为行政调控、司法调控和资源调控等方式。 1、战时新闻检查制度 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尔逊总统以行政命令成立公共信息委员会,实施新闻检查和战时宣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罗斯福总统以行政命令成立新闻检查局,签署战时新闻检查法规。 第一节 中西新闻传播调控的分析 2、保密制度 总统以行政命令规定某些材料为政府机密,不得公开。国会议员如有需要可有限制地使用。涉及保密制度的最大事件是1971年的“五角大楼文件案”。 五角大楼文件案 1971年6月,《纽约时报》和其他一些报纸披露了一批描写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国防部绝密文件。这些文件是由一名颇有正义感的国防部官员丹尼尔·艾尔斯伯格透露给外界的。在文件公布之前,美国政府曾试图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文件的发表,但未果。这就是美国政治史和新闻史上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事件”。这批国防部的绝密档案表明,美国政府在越战初期就采取蒙蔽、欺骗公众的行径以获取人们对越战的支持。这种欺骗行径引起了早已强烈不满的美国民众更加高涨的反战情绪。五角大楼文件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令尼克松总统和他的政府信誉遭受了严重损害。 第一节 中西新闻传播调控的分析 3、对刑事诽谤与煽动叛乱的惩戒 政府有权保护社会和公众免遭诽谤以及保护自身不受煽动性行为侵害。刑事诽谤指对社会进行的能够破坏和平或用武力扰乱治安的虚假和善意的抨击。 政府还有权保护自己不受叛国行为损害,向公众传播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有犯煽动和叛国罪之嫌。1978年通过《外侨法》和《煽动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国会通过《间谍法》,发布可能被敌人用来对付美国的信息为犯罪行为。1950年《国内安全法》禁止透露通讯情报或发布有关美国通讯情报活动的机密信息。 第一节 中西新闻传播调控的分析 4、对司法系统的保护 政府有权保护司法部门不受大战传播媒介的干扰。 5、对法庭报道的限制 司法部门可以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x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反思.docx VIP
- 2025云南怒江供电局招聘短期项目制用工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区块链智能合约开发教程.doc VIP
- 肢体恶性骨肿瘤HIFU治疗 PPT课件.ppt VIP
- 小学三年级上册《健康成长》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 VIP
- 区块链智能合约开发指南.doc VIP
- 2025曲靖供电局及所属县级供电企业项目制用工招聘(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甲状腺射频消融护理查房.pptx VIP
- 2024年上海市16区高考英语一模试卷听力部分汇编(附14区听力音频)含答案与文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