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系统与系统结构模型分类 纯并联系统 串联系统 工作贮备系统 系统 (并联冗余系统) r/n表决系统 并联系统 理想旁联系统 混联系统 非工作贮备系统 (旁联系统) 非理想旁联系统 系统的可靠度分配 可靠性分配数学模型的三个基本阶段: 1、各单元的失效是相互独立的。 2、各单元的失效率为常数。 3、任一单元失效回引起系统的失效,即系统是由单元串联而成。 在作可靠性分配时,它们必须满足以下的函数关系: ?(R1, R2, …,Rn)≥ RS ① 式中: RS—系统规定的可靠度指标 Ri—分配给第i单元的可靠度 例:由三个单元组成的系统,设各单元费用相等,问为满足系统的可靠度为0.729时,对各个单元应分配的可靠度为多少? 解: Ri =(RS)1/n =0.7291/3=0.9 即R1 =R2=R3=0.9 例:由三个单元组成的并联系统,若每个单元分配的可靠度相等,即R1 =R2=R3=R,已知系统的可靠度指标Rs=0.99,试求分配到各个单元的可靠度。 解:∵ RS=1?(1? R1 )(1? R2 )(1? R3 ) = 1?(1? R)3 ∴R= 1?(1? RS)1/3 = 1?(1? 0.99)1/3=0.7845 ∴ R1 =R2=R3=0.7845 3. 按故障发生性质分类: 人为故障----操作人员违反规定操作、维修、管理引起的故障,易被忽视; 自然故障----由于使用环境、材料缺陷等造成的故障。 4. 按故障发生时间分类: 早期故障; 使用期故障; 老化期故障。 §1-2 故障规律 一、机械设备使用全过程 磨合期(早期故障期) 正常使用期(随机故障期) 耗损期(磨耗故障期) 1.早期故障期特点: 故障率高,但随时间增长,故障率很快下降,并趋于稳定。产生原因:由设计、制造、安装等因素造成。 2.随机故障期特点: ①故障率低而稳定,近似常数,与时间t关系不大。 ②偶然因素引起故障,由于设计制造中潜在缺陷、 操作差错、不良维护、环境等因素所致。通过调试不能消除,更换零件不能预防。 ③ 时间长,约等于机器的使用期限。 3.磨耗故障期特点: 故障率随时间增长而大大增加,是由机器本身物理、化学等变化导致磨损、疲劳、腐蚀等故障发生。 二、 故障分布模型 定量分析故障特征模型: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伽玛分布等常见概率模型。 定性分析故障机理模型:应力--强度模型、最弱环模型、退化模型、累积损伤模型等常见物理模型。 两者关系:故障机理模型有助于故障分布模型的判别;分布模型的特性有助于故障机理的分析。 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 1定义: 发生故障的机械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使之保持或恢复到使用条件下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也是机械的固有特性,它决定了机械维修的难易程度。良好的维修性可使设备便于维修,对维修人员素质的要求不高,所需的维修时间少,费用低等,可以弥补可靠性的不足。 包含有可修性和易修性两层意思。 产品的可维修性好坏在日常检修和保养工作中便可判断。例如,损坏的零件是否容易拆卸和更换;是否便于检测和调整;是否便于日常的维修保养等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