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适用范围 缺点 优点 含义 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 直接地反映民意;调动公民积极性;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选举成本较低,便于组织,适合选民多,分布广情况 人数众多时,它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且成本较高 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适用于县、乡选人大代表,居委会,村委会选举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选举方式的比较——从选民的角度看 局限性 优点 特点 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 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人名额 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竞争 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误认为当选者已事先“内定”,而影响积极性 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选举方式的比较——从候选人的角度看 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 ◆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1995年,我国简化了直接选举的程序。 ◆2003年,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国家领导人 新中国初期,农民用豆子投票选出自己信赖的干部 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 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选举的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教材P17倒数第二段)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 决策机关 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 反映民意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②专家咨询制度 专 家 决策机关 论证会、座谈会等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专业知识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公 民 决策机关 公示 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④社会听证制度 各阶层 决策机关 听证会 决策利民 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的存在问题 社会听证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意义 依据 方式 内容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新闻媒体等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公示 公民有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对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参与决策. 1、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情,体现民主 2、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 决策机关角度 1、有利于促进对决策的理解,自觉落实决策。 2、有利于提高热情和信心,和政治责任感 公民角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是中国 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中央 省 市 村、社区 镇、乡 县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u50/v_MTMxMjIyNzM1.html 聊聊行测1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村民自治 (1)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农村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注意: 村委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党的基层组织(村党支部) (2)村民自治的内容(P24) 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基础、主要途径) 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事务的决策 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日常事务 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委会工作 (1)城市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