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有的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有的人课件.ppt

*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人教新课标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五组 了解鲁迅 作者简介 布置作业 创作背景 自由朗读 合作探究 听读诗歌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自由赏析 整体感知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 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 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 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 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 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 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 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 嘲 --鲁迅 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 鞠 躬 尽 瘁 写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 《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 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 克家诗选》等诗集。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5.诗歌是怎样将这两种人进行对比的? 6.从诗歌的结构来看,这首诗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诗歌是从哪些角度将这两种人进行对比的? 2.这两种人的人生意义有何不同? 3.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1.文中写了哪两种人? 为人民某利益的人 与人民为敌的人 精神永存 精神腐朽 对人民的态度 对荣誉的追求 生活的目的 两种人的结果 做牛马 骑头上 别人更好活 想不朽 做野草 别人不能活 记 住 摔 跨 草 青 抬举很高 名 烂 下场不好 对 比 对 比 照 应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对人民的态度 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对荣誉的追求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 生活的目的 侵害别人的利益 捍卫别人的利益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高。 两种人的不同下场 1.诗歌第一节中的两个“死”字和两个“活”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活”字,是指肉体活着,第一个“死”字,是指“精神腐朽了”;第二个“死”字,是指“肉体死了”,第二个“活”字,是指“精神永存”。 2.诗歌的第一节包含了深刻的哲理,请你探究其所包含的哲理。 为人民服务的人,虽死犹生;与人民为敌的人,虽生犹死。 3.诗歌切忌议论,因为议论往往是抽象的,有损于诗歌的意境,可这首诗却大量的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可以的。 尽管这首诗中运用了不少的议论,但由于这首诗在议论中饱含了诗人的感情--对鲁迅深深先生的景仰,对反动派无限愤恨,这种情感无疑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同时,诗中大量地运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和贴切的比喻,从而鲜明地勾画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的形象,也给读者以深刻的应像。因此可以说,这首诗歌尽管有很多议论,但其诗的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