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实验肿瘤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八、实体瘤整体内原位分析 1、生长延缓或再生长延缓: 肿瘤生长测定,适用于任何边缘无扩散的实体瘤模型。 再生长延缓,适于那些受照射后有明显缩小的肿瘤。计算肿瘤在受照射后再生长到照射初时大小所需的时间(天数)。 生长延缓,最适于那些受照射后并不明显缩小的肿瘤。是指受照射的肿瘤从接受照射时的大小生长到某一特定大小所需的时间(TX),并以此与对照组相比较 2、50%肿瘤控制剂量(TCD50)实验:是指50%荷瘤动物的肿瘤得到控制或治愈所需要的照射剂量。 3.核素活性丢失的测试 4.稀释分析技术测定体内肿瘤存活 5、用肺集落系统分析肿瘤细胞存活 第三节 肿瘤的离体模型 具有三维结构的多细胞球体,从外层到中心是: 1、非同步的、处于细胞周期的细胞; 2、不在周期的G1期样细胞; 3、G1期样的乏氧细胞。 多细胞球体生长曲线的测定 在显微镜下以测微尺测量20-40个球体的直径,取其平均值,以天数为横坐标,平均直径为纵坐标,即获得多细胞球体的生长曲线。 多细胞球体的照射后细胞存活曲线的绘制 与单细胞存活曲线比较,多细胞球体的存活曲线在低剂量区内(10Gy以下),D0值变大,并随球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从多细胞球体的存活曲线可以清楚地看出乏氧细胞对辐射效应的影响。 谢谢大家! * 谢谢大家! 第九节 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措施 选择适宜的剂量的放射生物学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主要依据是肿瘤大小。同时考虑组织来源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即放射敏感性与分化程度成反比,与分裂成正比的Borgonis-Tribondean氏定律)。 可采用不断缩野的技术。 肿瘤控制和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剂量-效应曲线均有一个陡峭的斜坡,陡峭的斜坡后又有一个较为平坦的“坪区”,呈S状曲线。因此应从临床生物学角度来衡量生物意义。 在疗程中间若肿瘤消退不显著时,不能轻易放弃治疗,突破一个剂量点时,可能肿瘤即出现明显效应, 而另一方面,一旦用到相当大的剂量,已缩小的肿瘤不再继续缩小时可能已达到“坪区” ,此时禁用无限增加剂量来提高局控率。 第九节 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措施 适宜的疗程时间 ⑴ 不要在放疗疗程中随意停顿间歇,其理由为: 根据各种数学模式,在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分割次数和(或)延长总疗程时间将降低放射生物效应; 在肿瘤控制-剂量效应关系的S形曲线上,一旦在达到陡坡前的剂量点上暂停治疗将直接影响疗效; 在疗程开始后的第2-3周后,肿瘤可发生再增殖,3-5周内可发生加速再增殖,此时更不宜中断疗程。 ⑵ 用对穿平行的双侧野或多野照射时,应尽量采取双野或多野同天照射(剂量平均分配),用隔天轮照一野的方法将使肿瘤与外周组织的生物效应不一致,使外周正常组织的损伤加重,特别当有重要组织(如脊髓)时更应注意。 ⑶ α/β公式的提出,更应在临床上强调重视早反应和晚反应组织的不同生物学特性。?正常早期反应组织具有较高的α/β值(10Gy左右),正常晚期反应组织的α/β值较低(约3Gy),表明直接杀伤要比早反应组织少,可修复损伤累积引起的杀伤相对较多。 第九节 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措施 L-Q公式: S=e-(αD+βD2 )→S=Sα+Sβ= e-αD +e-βD2 S:存活比例 e:自然对数 D:分次照射的剂量α、β:系数 细胞杀伤可由直接致死效应(α型)和间接致死效应(β型)组成: 公式中e-αD产生的生物效应与剂量成正比,表示DNA单击双键断裂,在细胞存活曲线上与剂量表现为线性关系。 公式中e-βD2产生的生物效应与剂量平方成正比,表示DNA多击单键断裂,与可修复的损伤累积有关,存活曲线表现为连续弯曲。 α/β值即为两种效应相等时的剂量。 第九节 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措施 采用分割照射的目的主要是利用 “4R”理论。 常规分割(CF):每天照射一次,每次DT1.8-2.0Gy,每周照射5次。 超分割(HF):不改变总疗程时间,每天照射≥2次,每次量较常规分割量小,但每天剂量较常规分割量大,这样,总剂量得到提高。其目的是更好保护正常组织特别是晚反应组织,并增加肿瘤组织再氧合和再分布的机会。常用方法为每天2次,每次1.2Gy。 加速分割(AF):不改变原计划的总剂量,每天照射≥2次(间隔6小时以上),每次量同常规分割剂量。适用于细胞增殖快的肿瘤。缺点是靶区内正常组织急性反应较重。 后程加速超分割:其理论根据是在常规分割时,正常组织在治疗后2周开始有代偿性增殖,此时用常规剂量有利于正常组织修复,而肿瘤组织是在4周后开始加速再增殖,此时用大剂量有利于抑制肿瘤增殖。 低分割:每周照射2-3次,周剂量约等于常规分割,每次剂量加大(故又称大分割),但总照射次数减少,适用于亚致死损伤修复能力强的肿瘤(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