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十一章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11.1 复合材料概论 §11.2 单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11.3 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11.4 复合材料的断裂、冲击和疲劳 * §11.1 复合材料概论 一、定义和分类   1、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异形、异性的材料复合 形成的新型材料。   2、分类   按基体分: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复合材 料;聚合物复合材料。   按增强体分: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复合材 料;颗粒复合材料;层合板复合材料。   按用途分: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 * 二、材料复合的物理冶金基础 1、界面与界面反应 界面上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 相应温度下反应的可能性;反应常数;反应速度常数。 固溶与化合反应: 原子扩散,形成浓度不同的固溶体;新化合物。 过渡层的出现: 2、强化理论 第二相强化、弥散强化;形变带强化。 断裂及其机理: 裂纹的萌生及扩展;断裂。 聚合强度的作用。 * 三、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1、高比强度、比弹性模量; 2、各向异性; 3、抗疲劳性能好; 4、减振性能好; 5、可设计性强。 * 四、结构设计原理 1、层次结构 一次结构(单层),不产生新相; 二次结构(铺层)有新相产生;能较好地过渡; 三次结构(多层)形成多个铺层。 2、连续纤维与非连续纤维增强 连续纤维增强 方向性明显,性能受纤维的粗细、数量、排列的影响。 非连续纤维增强 纤维的长度与直径之比L/d,提高剪切强度。 返回 * §11.2 单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单向复合材料及其结构模型 1、定义 连续纤维在基体中呈同向平行排列的复合材料,叫做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结构模型(图) ①并联模型 纤维与基体有相同的应变 ②串联模型 纤维与基体有相同的应力。 * 3、力学性能特征值 ①五个特征强度值 纵向抗拉强度,横向抗拉强度,纵向抗压强度,横向抗压强度,面内抗剪强度。 ②四个特征弹性常数 纵向弹性模量,横向弹性模量,主泊松比,切变模量。 ③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由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的特性、增强体的取向、体积分数决 定。 * 二、弹性性能 1、纵向弹性模量(并联) (加权和 )Ecl·1=K[EfVf+Em(1-Vf)] K——工程修正值 Vf——纤维的体积分数 2、横向弹性模量 (串联) 基于: △LcT=△LfT+△LmT 应力相同 * 3、切变模量 (1)等应力模型,等应变模型(图11-7) (与拉伸时的模型的定义正相反) (2)模量的推导 以扭距MC为基础。 * 4、泊松比υ 纵向泊松比 (式11-28) 横向泊松比 (式11-34) * 三、强度 1、拉伸强度 (1)σ~ε曲线(图11-11) (2)拉伸变形的四个阶段(图11-9) a)纤维和基体都是弹性变形; b)纤维弹性变形,基体非弹性 变形; c)纤维与基体均为非弹性变形 (仅韧性纤维存在第三阶段) d)纤维断裂,随之复合材料断 裂。 * (3)各阶段的强度 I: σCL=EfεfVf+Em(1-Vf) (式11-36) 纤维体积Vf,在一定范围内,Vf↑,σCL↑,过多浸润 不好,反而↓。 II:σCL(ε)= σf (ε)Vf+σm(ε)Vm σm *—基体应变等于纤维断裂应变时的基体应力。 ∴纤维增强作用,仅在复合材料的强度超过基体强度 时才有效。 ∴可以推导出临界纤维体积,Vfcr (式11-41) ∴当VfVfmin时 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σCLu=σmu(1-Vf) * 2、抗压强度 基体在纵向压缩中起重要作用。 基体给予纤维侧向支持,使纤维不屈曲。 拉压型和剪切型失稳模型中,纵向抗压强度分别为 式11-44和式11-45 “纤维的微弯曲和基体剪切失稳是复合材料纵向压缩的两个主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