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八讲教程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新闻传播史 王文涓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专业 中国新闻史学会委员 中国新闻传播史 本课程拟分为四编十六讲: 第一编 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1815-1895) 第二编 民族新闻事业的勃兴与全面发展(1895-1927) 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 第四编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与改革(1949-) 第二编 民族新闻事业的勃兴与全 面发展(1895-1927)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第六讲 自由新闻体制与民族报业的职业化 第七讲 新闻事业在民初的全面发展 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级新 闻事业的兴起 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 级新闻事业的兴起 第一节 文教性报刊的发展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报刊宣传新阵线的形成 第三节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兴起 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 级新闻事业的兴起 第一节 文教性报刊的发展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文教性报刊在民初的长足发展 (1)文教性报刊的缘起及早期发展 文教性报刊,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报刊的出版,始于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并成为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01年清末“新政”期间,特别是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兴起后,文教性报刊,在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上海,先后出版的文化、教育、科技报刊有80多种。在北京,先后出版的各类文教性报刊有50多种。 其中白话文报刊是这一时期出版的文教性报刊中的主流,在全国主要城市或地区均有出版,北京为数最多。 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 级新闻事业的兴起 第一节 文教性报刊的发展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文教性报刊在民初的长足发展 (2)民初文教性报刊与新文化运动 有鉴于民初现实政治的黑暗,当时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经过反思,认定改造国家首先要改造国民,因而办起了旨在改造国民性的文教性报刊。 1915年,《科学》杂志、 《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先后创刊。前者《发刊辞》云:“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后者宣称“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新文化运动由此兴起,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 级新闻事业的兴起 第一节 文教性报刊的发展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青年》的出版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1)《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创刊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为16开月刊,每6号为一卷,由上海群益书店印刷发行,自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 级新闻事业的兴起 第一节 文教性报刊的发展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青年》的出版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2) 《新青年》创办人陈独秀 陈独秀自1901年起多次东渡日本求学考察,同时在国内外组织进步团体和报刊书社。1903年,他协助章士钊等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并任编辑,1904年在安庆与人合作创办《安徽俗话报》并任主编。辛亥革命后,陈独秀面对黑暗的现实,敏锐地看到中国社会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医治这些症结的药方。1914年,他在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月刊。 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 级新闻事业的兴起 第一节 文教性报刊的发展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青年》的出版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3) 《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青年杂志》创刊号发表陈独秀《敬告青年》一文,打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发起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并成为这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的宣传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斗争。二是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三是发起文学革命运动。 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 级新闻事业的兴起 第二节 报刊宣传新阵线的形成 一、《每周评论》的创刊与报刊宣传新阵线的形成 (1) 《每周评论》的创刊 《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 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 级新闻事业的兴起 第二节 报刊宣传新阵线的形成 一、《每周评论》的创刊与报刊宣传新阵线的形成 (2)旧报刊的新趋向 不少资产阶级和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