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载人离心机及部分零部件的设计与加工路线编制
目 录
1 引言 1
1.1 载人离心机的应用历程 1
1.1.1 载人离心机的萌芽时期 2
1.1.2 初创时期 2
1.1.3 发展时期 4
1.1.4 成熟时期 5
1.1.5 优化时期 6
1.2 载人离心机载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7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其目的和意义 8
1.3.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8
1.3.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
2 载人离心机的机械功能简介 10
2.1 载人离心机动力系统 10
2.1.1 主驱动配电设备 10
2.1.2 储能装置 11
2.1.3 主驱动 12
2.2 载人离心机的机械机构 13
2.2.1 载人离心机传动链 13
2.2.2 载人离心机主臂系统 15
2.2.3 载人离心机万向架系统 15
3 轴的设计 16
3.1 轴的设计 16
3.2 主轴材料的选择 16
3.3 轴的初步设计计算 18
3.3.1 载人离心机的设计参数计算 18
3.3.2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19
3.3.3 联轴器的选择 20
3.3.4 轴的结构设计 21
4 轴的校核 26
4.1 校核轴的强度 26
4.1.1 按扭转强度条件校核轴 26
4.1.2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26
4.2 轴的刚度校核 28
4.2.1 轴的弯曲刚度校核计算 29
4.2.2 轴的扭转刚度校核计算 30
4.3 联接键的强度校核 31
4.3.1 花键的挤压强度校核 31
4.3.2 平键的挤压强度校核 32
4.3.3 轴承寿命的校核计算 33
4.4 轴刚度的重新校核 36
4.4.1 轴的弯曲刚度校核计算 36
4.4.2 轴的扭转刚度校核计算 37
5 轴的加工工艺 38
5.1 加工工艺的选择 38
5.1.1 轴的铸造 38
5.1.2 轴的热处理工艺 39
5.1.3 轴的切削加工性分析 40
5.1.4 刀具选择 41
5.2 加工工序的制定 41
5.2.1 轴承段加工余量的计算 41
5.2.2 轴的花键部分的工艺余量的计算 43
5.2.3 轴孔的加工工艺余量 43
5.2.4 轴的毛坯尺寸 43
5.3 轴的加工工序 43
6 结论 44
参 考 文 献 45
致 谢 471 引言
在现代的战争中,空军不仅首当其冲,而且会在整个战争中全程使用,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空军的战斗力人与武器系统两部分组成。武器系统主要是战斗机。随着战斗机的换代,载人离心机也有了长足的。
载人离心机诞生至今200多年,在飞机发明之前的一百多年里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和娱乐,在最近的100年里,载人离心机才用于加速度生理学的研究、成为航空航天医学的大型地面模拟设备。飞行人员抗荷装备的研制和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高G训练
第一代飞机的最大速度低于声音传播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低声速亚声速飞机[1],此时的载人离心机为了适应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抗荷装备的研制需要,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它仍单自由度、慢增长率、被动操纵吊舱。
第二代战斗机最大速度是超音速,巡航速度是亚音速,性能较好[1]。为了使飞行员能够更好的适应第二代战斗机,载人离心机的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主要表现在由单自由度发展为多自由度(一般为2自由度)。
第三代战斗机最大的特点,是它有高机动性能,我们称之为空中格斗的战斗机,或者叫空中优势战斗机。为了适应第三代战斗机飞行员高G训练的需要,新建的载人离心机的增长率达到了6G/s。有些可以进行空战动作模拟,均有万向接头,主动操纵吊舱。
自20世纪80年代末第四代战斗机以其高敏捷性、优越的短距起飞和着陆能力及隐身、超声速巡航能力获的了各国的青睐。许多国家在新组建的载人离心机上都考虑了不同程度的飞行模拟应用。在应用中,由于载人离心机是在固定半径旋转,限制了在物理上完全模拟飞机的角运动,而在地面模拟中,人体视觉和感觉上的差异也影响了模拟的开展,就此引发了离心机动态飞行模拟(DFlying Simulation,DFS)的研究。DFS在载人离心机上的应用引起许多国家的普遍重视。德国航空医学研究所从1995年起也进行了离心机的DFS改进,对F-16和欧洲战斗机进行模拟。美国海军,新加坡、俄罗斯、中国台湾、日本、瑞典、英国空军都在已完成或正在完成的新离心机上不同程度的考虑到DFS的应用[2]。
1.1 载人离心机的应用历程
载人离心机的发展史已经有200多年了,在这200多年的发展中,离心机的应用过程经历了5个重要的时期:萌芽时期、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优化时期。
1.1.1 载人离心机的萌芽时期(1795 — 1903)
1795年,一名叫詹姆士·瓦特(James Watt)的工程师突发奇想,设计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