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酶Q10的应用概况和合成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辅酶Q10的应用概况和合成进展.doc

辅酶Q10的应用概况与合成进展 陈炳志 赵 瑾 王超杰 孙心齐 摘 要:辅酶Q10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药物,过去几十年内已报导大量合成辅酶Q10的方法,作者综述了辅酶Q10应用与合成进展。 关键词:辅酶Q10 合成 应用 中图分类号:O62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11(1999)-01-0029-05 The Review of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CoQ10 Chen Bingzhi Zhao Jin Wang Chaojie Sun Xinqi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 Abstract CoQ10 is known for its clinical activities.In the past 3 or 4decades,a lot of approaches to the ubiquinone-50 have been developed.This paper reviews various synthe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CoQ10. Keywords coenzyme Q10  synthesis  application   辅酶Qn(Coenzyme Qn或CoQn,n=1-12),又称泛醌(Ubiquinone),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1957年从牛心肌线粒体中发现的辅酶Q10(Coenzyme Q10,CoQ10,Ubiquinone-50,商品名:Ubidecarenone,Neuquinon),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其结构式为: 系黄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易容于氯仿,苯,四氯化碳,遇光分解成红色物质,对温度和湿度较稳定,熔点49℃。 1 应 用   辅酶Q10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在细胞内与线粒体内膜结合,是呼吸链中重要的递氢体[1],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抗氧化剂,细胞代谢的激活剂,能够提高有机体的免疫力。   辅酶Q10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国内也引进此药,并对辅酶Q10在这方面的疗效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辅酶Q10治疗坏血病,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坏死性牙周炎,病毒性肝炎有显著疗效,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辅酶Q10具有抗肿瘤作用,临床上用于医治晚期转急性癌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辅酶Q10片剂已有效地用于治疗圆形脱发症,肺气肿,对听觉障碍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而最近更发现它对爱滋病有显著的辅助疗效,1995年起开始第二期临床实验。   由此可见,辅酶Q10这一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辅酶Q10的合成也一直是较为活跃的领域,下面就辅酶Q10的合成研究状况做一简要综述。 2 辅酶Q10的合成   目前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母核化合物上引入癸异戊二烯醇基(decaprenol),另一种方法是首先于母核化合物上引入较短的侧链,然后再引入所期望的长链。 2.1 侧链直接引入法   这类方法合成辅酶Q10的三个关键问题是:(1)反应过程中聚异戊二烯链中双键构型如何保持;(2)防止反应过程中侧链副反应的发生;(3)聚异戊二烯链部分与母核化合物高产率的结合。   1959年R.Ruegg等人报导了利用式(1)所示路线合成辅酶Q10[5]。虽得到了产物,但产率只有20%,且由于茄尼醇制得的烯丙基化试剂是顺,反异构体的混合物,需分离,因此此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6]。    (1)   1972年,Sato K.等人报导了利用式(2)所示路线合成辅酶Q10[7],其中第4步反应用Ni作催化剂,并对两个酚羟基加以保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偶合的产率(28%)。这种合成路线的主要问题在于酸性条件下,烯丙基部分的不稳定性从而难以保持双键的构型[8]。    (2)   1979年Naruta Y.等人报导了将异戊二烯部分制成锡烷[9],利用锡烷的强亲核性与醌反应,并以BF3OEt2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78 to -60℃)反应。最后得到了几何构型较满意的产品(E/Z=85/15)但产率以异戊二烯锡烷计算也只有51%,合成路线见图3。随后,Naruta Y.又将他的方法推广到VK1,VK2合成上。[10]       (3)   从以上几条合成路线可以看出,此类方法用母核化合物与聚异戊二烯基化合物反应,这一关键步骤产率都不太高。因此,这种合成策略不能说很理想。 2.2 侧链延长法   这类合成辅酶Q10策略的关键问题是:(1)短侧链与母体化合物高产率的偶合。(2)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