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规划设计 小白家里原来有一台计算机采用拨号方式进行上网,后来又买了两台计算机和一台打印机,请你设计如何将三台计算机实现同时上网和共用一台打印机。 网络拓扑的定义 : 说法一: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一系列设备连接起来。 说法二: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说法三: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把工作站、服务器等网络单元抽象为“点”,把网络中的电缆等通信介质抽象为“线”,就形成点和线的几何图形,从而抽象出网络系统的具体结构,称这种结构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 型(各节点通过传输线相互连接起来并任何一个节点都至少与其它两个节点相连) 混合型拓扑结构 各种拓扑的分析 * 1、OSI参考模型有几层?第一和七层是分别什么? 2、TCP/IP概念层有哪几层?Http和 Tcp协议对应哪一层? 回顾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传输信道 系统A 系统B 在网络应用程序之间传递信息 处理文本格式化显示代码转换 建立、维持、协调通信 确保数据正确发送 决定传输路由,处理信息传递 编码、编址、传输 管理硬件连接 OSI模型 自上而下,数据变成更小的数据包,并且加上一些地址信息,控制信息,错误效验信息等。 自下而上, 进行反向转 换,去除添 加的信息, 将其还原为 初始的信息 网络接口 网际层 传输层 应用层 是针对不同物理网络的连接形式 的协议.例如:Ethernet, ATM 负责数据的传输,路由及地址选择 常用协议:IP,ARP( 地址解析 协议) 确认数据传输及进行纠错处理,常 用协议:TCP,UDP(用户数 据据报协议) 各种服务及应用程序通过该层利 用网络.常用协议:HTTP, FTP, SMTP(简单邮件传达室输协议)等. TCP/IP概念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现以进入千家万户,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人们不断地靠计算机网络来处理个人和工作上的事务,可见人们早已离不开了网络,而什么是网络呢?肯定的说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这么多计算机按照什么结构连在一起呢?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把这么多计算机连成一个网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 调制解调器 PC ISP 路由器 PC PC PC 打印机 调制解调器 ISP(网络服务提供商) 需求分析 学校网络中心要搬了,其中涉及到校园网的搭建。学校希望教学楼里的每一间办公室都能够接入网络,让老师们可以更好地收集教学资源;机房也接入网络,成为学生们网上学习、交流的场所。可是,这个校园网该怎样搭建呢? 校园网 网络的规划设计应该如何来分析呢? 一、确定网络规模 二、选择拓扑结构 三、选择硬件和软件 网络规划与设计的过程 网络设计中的需求分析要求完成的工作 确定网络的规模 工作站数量 网络覆盖范围 教师、学生的需求 学校的管理需求 安全性 成本 选择合适的网络技术 以太网(Ethernet) 常用带宽:10兆、100兆、1000兆 令牌环网(Token Ring)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异步传输模式(ATM) 网络设计中的需求分析要求完成的工作 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计算机教室 网络 200多台电脑 确定网络规模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选择硬件和软件 如何进行规划呢? 需求分析 选择局域网技术 人 教师 学生 管理者 建筑 教学楼 办公楼 科技楼 图书馆 一般选择100兆以太网。 一起来认识一下拓扑学! 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二、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哥尼斯堡七桥猜想 十八世纪,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是一座景色迷人的城市, 普莱格尔河横贯城区,使这 座城市锦上添花,显得更加风光旖旋。 这条河有两条支流,在城中心汇成大河,在河的 中央有一座美丽的小岛。 河上有七座各具特色的桥把岛和河岸连接起来。 思考: 哥尼斯堡七桥猜想 城中的居民经常沿河过桥散步,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一次走遍7座桥,而每座桥只许通过一次,最后仍回到起始地点。这就是七桥问题,一个著名的图论问题。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不难,但人们始终没有能找到答案,最后问题提到了大数学家欧拉那里。欧拉以深邃的洞察力很快证明了这样的走法不存在。欧拉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既然陆地是桥梁的连接地点,不妨把图中被河隔开的陆地看成A、B、C、D4个点,7座桥表示成7条连接这4个点的线,如图2所示。 C A B D g c d e b f a 图2 图3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概论.pptx VIP
- 2025届高考地理专题一轮复习课件:碳达峰与碳中和.pptx VIP
- 纪检监察干部纪法知识自测600题(自测题三)有答案.docx VIP
- 第二章林分标准地调查解读.ppt
- 1第三章其他压力机-冷挤压.ppt VIP
- VW 01110-3-2020-螺纹连接第三部分:监视连续旋转驱动工具的参数设置系统(中文).pdf VIP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某中学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铭记历史使命,赓续抗战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高中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课件(含溯源历史英烈精神).pptx VIP
- (高清版)DB42∕T 2305-2024 《高品质住宅技术标准》.pdf VIP
- 纪检监察干部纪法知识自测600题(自测题 四)附有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