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建筑测绘调查报告
题目:古建筑测绘(西津渡-救生会)调查报告
姓名:1245603137
班级指导教师:翟晓婷
完成日期:2014 年7 月6 日
目 录
摘要…………………………………………(3)
调查情况……………………………………(4)
调查方法……………………………………(5)
调查结果分析………………………………(5)
目前救生会建筑现存情况
救生会历史作用与价值
关于更好保存与发扬救生会作用的几点建议………………······················(6)
优先做好建筑的防火防蛀工作
定期检修房屋渗漏残缺工作
更好地做好教育宣传,重视防护救生工作
调查报告心得························(6)
关于大学生学习风气调查
摘要
西津渡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城区西北部,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西起玉山,环绕云台山沿小码头街由西向东转南延伸至伯先路、京几路到中山北路路口,中心轴线1800米,保护规划面积约52公顷。街区自唐朝以来约有1300多年历史。街区现存有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4个省市级文保单位,历史存续久远、风貌保存完整;街区南屏山北濒水、依山布局、临水而建,地理位置独特;街区因渡而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形成了以济渡救生、平安和谐为核心价值的津
二.调查情况
救生会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事实上,救生会的创设应追溯到宋代。救生会,顾名思义就是济渡救生的意思,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隋唐以前,镇江江面宽40多里,到唐代时还有20多里宽。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留下了“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的诗句。每每风起浪涌,船工和渡客的呼救之声格外惊心动魄。唐天宝十年(722),一次就有数十艘渡船沉没;南宋绍兴六年(1136)一艘渡船离岸不久即遇上风涛,连艄公在内的46名渡客无一生还。明万历十年(1582)的一阵狂风竟摧毁了千余艘漕船和民船。由于西津渡特殊的交通位置和军事地位,加强安全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到了宋代,统治者更是将镇江视为漕运咽喉。于是,当时的镇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创设了救生会。清代后期,镇江和扬州的绅士发起成立了京口救生会、瓜洲救生会和焦山救生会总局,专门从事义务打捞沉船和救生会事宜。 那时的救生船漆成红色,俗称红船。桅杆上醒目地挂上一个虎头牌,意思是奉皇上圣旨救人,船上铜锣一敲,任何人不得阻挡。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因为连年战火,民生凋敝,救生会遂无以为继,渐渐显得力不从心。1923年,镇江与扬州士绅再次联手,成立了普济轮渡局,并购买了一艘“普济号”轮船从事渡江业务,大大减少了事故的隐患。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救生会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镇江救生会从宋代开始创设,此后代代相承,鼎盛时间还发展到南京、武汉等地,功不可没。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可谓举世无双。以为主,同时,我们还通过与、深入。此次调查从个展开:一是基本状况;二是;
(一)对目前西津渡(救生会)现存建筑群体,绘制建筑立面图(2张)、部分细样(6张)、手绘(10张).
(
西津渡街区既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又是镇江的“历史文化博览区”。街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城区西北部,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西起玉山大码头,中心轴线1800米,环绕云台山沿小码头街由西向东转南,延伸至伯先路、京几路到中山北路口,保护规划面积约52公顷,承载着自唐朝以来1300多年的历史遗存。
史载西津渡形成于三国时代,至唐代就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当年,这里千帆入津、商贾云集、寺观林立、民居错落、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一直以来,西津渡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作为人流、物流集散港口的功能,西津渡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在发挥作用。2003年底,镇江市区内连接渡口到沪宁线的市区铁路停止运行,渡口的历史才算终结。街区的一切,无论建筑、宗教、文化、租界、还是民俗、风物,都是因渡而生,靠江而兴。城市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沿江向东、向南递进的演变过程,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外”(即西城区)都是镇江的城市中心区。及至今天,街区内民居虽然年久失修、功能缺失,居民仍然在其中居住;历史文化遗产有些已经成为遗址,还在为我们利用。如果说镇江六朝文化的标志是南山读书台、招隐寺,三国文化主要看甘露寺、铁瓮城,那么,西津渡街区则是活生生地记录了唐宋以来的镇江城市发展的历史。
众多的历史遗存,横向展示着镇江宽广而深厚的阅历;纵向,记载着城市的史脉与传承。从小码头上街,脚下是印刻着千年轮迹的石板,身旁是古色古香的老宅民居,耳畔是随江风而来的唐诗宋词,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历史。从西券门“层峦耸翠”到东券门“同登觉路”77米长的街道,像是唐、宋、元、明、清千年的历史长河。著名的历史遗存有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统编版2024).pptx
- 医学成像技术原理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幼儿园防恐防暴演练总结(32篇).docx VIP
- 2024年秋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版).docx VIP
- ktv酒水供销合同范本.docx VIP
- 第3课+追求人生理想+第一框+第3目【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第9讲 《反兴奋剂条例》.ppt VIP
- 无人驾驶技术在矿用电机车的应用.docx VIP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pdf VIP
- (高清版)B-T 19889.7-2022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7部分: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