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水文
2.1流域概况
本次治理沟道为泾川县境内的合志沟、常家沟、二夜明沟、吴家水泉沟和石子沟五条沟道。泾川县位于秦陇交界处,是甘肃的东大门,在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东西长57 km,南北宽36 km,总面积14 km2,总人口万人。 地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占总面积63.4%的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此外,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和9.4%。现有林地316 km2草地65.2 km2水域33.4 km2可耕地584 km2气候大陆性显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74。年平均降雨55,日照2274,相对湿度69%,常年多东北风,年蒸发量1339.6。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风雷、病虫害等,其中以干旱为主。 km2,沟道长4.87 km,平均坡降31‰,其下游1.8 km穿越县城后汇入汭河;常家沟发源于泾川县土沟,位于县城南部,集水面积0.2817 km2,沟道长0.61km,平均坡降99.3‰,其下游0.75 km穿越县城流入合志沟后汇入汭河;二夜明沟发源于泾川县高峰寺,位于县城南部,集水面积0.4794km2,沟道长0.31km,平均坡降162‰,其下游0.3 km穿越县城流入城区排洪渠后汇入泾河;吴家水泉沟发源于泾川县太平乡圪塔关,在城东汇入泾河,集水面积5.55km2,沟道长2.9km,平均坡降50.5‰,其下游0.3 km穿越县城流入城区排洪渠后汇入泾河;石沟子沟发源于泾川县太平乡三星村,在城东汇入泾河,集水面积0.2359km2,沟道长0.14km,平均坡降184‰。
其流域特征见表2—1。 流域面积(Km2) 河长(km) 坡降(‰) 合志沟 9.3 4.87 31.0 常家沟 0.2817 0.61 99.3 二夜明沟 0.4794 0.31 162 吴家水泉沟 5.55 2.9 50.5 石沟子 0.2359 0.14 184 2.2气象
泾川县地处中纬度内陆腹地,属黄河流域泾渭河暖温带亚湿润区,其主要特点是南湿、北干、冬暖、西凉,光能资源丰富,日照百分率较高,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较为分明,水、热、湿、温度随季节变化明显。泾川县七月份平均气温23.0℃,年极端最高气温39.3℃,年极端最低气温-24.0℃,日差较大,积温有效性高,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糖分的积累。泾川县年平均降水量553.4mm,各季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冬春雨少,6月下旬进入雨季至10月上旬左右结束;降水的年纪变化也很大,其特点是每隔3至10年就会出现一个枯水年(降水量小于400mm),枯水年过后一般都紧接一个丰水年(降水量可达600mm),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总趋势是由西南向西北递减。泾川县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平均风速2.16m/s,秋冬季为西北风,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或东风,全年出现风向较多的有东、东南、西、西北,形成一个明显的与川道走向一致的地形风。泾川县在全省水文分区中属Ⅱ区,即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海拔高程930-1462m,黄土层厚,河道切割较深,水土流失特别严重,侵蚀模数8275t/km2,年降水量少而集中,易干旱,暴雨历时短,强度大,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2.3 设计洪水
2.3.1洪水特性
泾河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天气形成主要有三种,即气旋类、地形类、对流类,一般发生在5~9月间,强度大的多集中在7~8月间。合志沟、常家沟、二夜明沟、吴家水泉沟和石子沟五条沟道流域地表为黄土,植被较差,流域汇流历时短,所形成的洪水量大,历时短,峰型尖廋,泥沙含量较多。小范围的突降性暴雨强度大,冲刷力强,造成大量地表径流,形成的洪水凶猛。
2.3.2洪峰流量计算
合志沟、常家沟、二夜明沟、吴家水泉沟和石子沟的集水面积较小,都在10km2以下,。]
式中:Q——暴雨洪峰流量(m3/s)))
n——暴雨衰减指数,当t≤小时则n取0.55,t>1小时n取0.7
X——山坡与主河槽综合汇流因子,为山坡汇流因子K2与河槽汇流因子K1之和即X=K1+0.95K2
K1 = K2 =
其中L1——主河槽长度(Km)
A1——主河槽流速系数,由流速系数表查得
α0——断面扩散系数,可在出口断面附近选取有代表性的断面,量取其一米水深时相应河宽之半(m)
m1——主河槽沿程平均糙率系数 I1——主河槽平均坡度(‰)
L2——流域坡面长度(Km) I2——山坡平均坡度(‰)
A2——坡面流速系数,由坡面流速系数值表查得
y——反应流域汇流特性的指数
P1——为形成洪峰流量的同时汇流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