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直梁弯曲
弯曲变形是杆件比较常见的基本变形形式。通常把以发生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梁。本章主要讨论直梁的平面弯曲问题,内容包括:弯曲概念和静定梁的力学简图;弯曲内力及内力图;弯曲应力和强度计算;弯曲变形和刚度计算。其中,梁的内力分析和画弯矩图是本章的重点。
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力学简图
一、弯曲概念和受力特点
当杆件受到垂直于杆轴的外力作用或在纵向平面内受到力偶作用(图6-1)时,杆轴由直线弯成曲线,这种在外力作用下其轴线变成了一条曲线。这种形式的变形称为弯曲变形。工程上通常把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梁。
图 6-1
弯曲变形是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基本变形。例如房屋建筑中的楼面梁和阳台挑梁,受到楼面荷载和梁自重的作用,将发生弯曲变形,如图6-2所示。一些杆件在荷载作用下不仅发生弯曲变形,还发生扭转等变形,当讨论其弯曲变形时,仍然把这些杆件看做梁。
图6-2
工程实际中常见到的直梁,其横截面大多有一根纵向对称轴,如图6-3所示。梁的无数个横截面的纵向对称轴构成了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如图6-4所示。
图 6-3 图6-4
若梁上的所有外力(包括力偶)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梁的轴线将在其纵向对称平面内弯成一条平面曲线,梁的这种弯曲称为平面弯曲,它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弯曲变形。本章主要讨论直梁的平面弯曲变形。
从以上工程实例中可以得出,直梁平面弯曲的受力与变形特点是:外力作用于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梁的轴线在此纵向对称面内弯成一条平面曲线。
梁的受力简图
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直梁平面弯曲时的强度和刚度,需建立梁的力学简图。梁的力学简图(力学模型)包括梁的简化、荷载的简化和支座的简化。
1、梁的简化
由前述平面弯曲的概念可知,载荷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梁的轴线弯成一条平面曲线。因此,无论梁的外形尺寸如何复杂,用梁的轴线来代替梁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例如,图6-1a和图6-2a所示的火车轮轴和桥式起重机大梁,可分别用梁的轴线代替梁进行简化(图6-1b和图6-2b)。
2、荷载的简化
作用于梁上的荷载可以简化为:
(1) 集中力 如火车车厢对轮轴的作用力及起重机吊重对大梁的作用等,都可简化为集中力(图6-1和图6-2)。
(2) 集中力偶 若分布在很短的一段梁上的力能够形成力偶时,可以不考虑分布长度的影响,简化为一个集中力偶。
(3) 均布分荷 将荷载连续均匀分布在梁的全长或部分长度上,若其分布长度与梁长比较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值时(用表示),则称为均布荷载的荷载集度。例如,楼房大梁承受自重和预制板的作用,所受荷载可简化为均布荷载。若荷载分布连续但不均匀,则称为分布荷载,用表示,称为分布荷载的荷载集度。
3.支座的简化
按支座对梁的不同约束特性,静定梁的约束支座可按静力学中对约束简化的力学简图,分别简化为固定铰支座、活动铰支座和固定端支座。
静定梁的力学简图
根据梁所受不同的支座约束,梁平面弯曲时的基本力学简图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简支梁 梁的两端分别为固定铰支座和活动铰支座(图6-5a)。
外伸梁 梁的两支座分别为固定铰支座和活动铰支座,但梁的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以外(图6-5b)。
悬臂梁 梁的一端为固定端约束,另一端为自由端(图6-5c)。如外伸阳台等。
图 6-5
以上梁的支座反力均可通过静力学平衡方程求得,因此称为静定梁。若梁的支座反力的个数多于独立平衡方程的个数,支座反力就不能完全由静力学平衡方程式来确定,这样的梁称为超静定梁。
第二节 弯曲的内力分析、剪力图和弯矩图概念
当作用在梁上全部的外力(包括荷载和支座反力)确定后,应用截面法可求出任一横截面上的内力。
一、用截面法求剪力和弯矩
如图6-6a所示,悬臂梁AB的自由端作用一集中力,由静力学平衡方程可求出其固定端的约束力,约束力偶矩。
把距梁左端为处横截面,称为梁的截面,是梁的横截面坐标。
为了求出任一截面的内力,假想地用截面将梁截分为两段,取左段梁为研究对象,如图6-6c所示。由于整个梁在外力作用下是处于平衡的,所以梁的各段也必处于平衡状态。要使左段的梁处于平衡,横截面上必定有一个作用线与外力平行的力和一个在梁纵向对称平面内的力偶矩。由平衡方程式得
这个力作用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解读.ppt
- Premiere Pro 2022 短视频剪辑、调色与特效制作实战(全彩微课版)教案全套 王国胜.docx
- 摄影技术基础与入门.pptx VIP
- 第四课 科技力量大 同步分层作业-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2024).docx VIP
- 第三单元《乘法》(课件)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pptx VIP
- 富平县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定稿2.docx
-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全套教学课件(共202页PPT).pptx VIP
- 幼儿园融合教育方案及措施.docx VIP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4页).pdf VIP
- 2025年新北师大版1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