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1 卷 增刊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 REVIEW Vol. 61 Supp.
2015 年 4 月 Apr., 2015
浅析郯庐断裂对胶东金矿集中区大规模
成矿的影响*
1,2) 2) 2) 1)
徐方 ,胡海博 ,韩荣文 ,褚福贺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天津,300191
郯庐断裂属中国巨型深大断裂,是中国已知的 致可分为古生代(张性)、中生代(压性- 压扭性)
最大导矿构造与控矿构造( 毛景文等,1997; 翟裕 和新生代(扭张性)三个阶段。在印支构造旋回(晚
生,1999)。郯庐断裂带(山东段)长330 公里,自西 三叠世)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中,郯庐
向东由唐吾-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 断裂作为陆内转换断层,产生一系列深层次高压左
断裂和昌邑-大店断裂组成(图 1)。据断裂带内构 行韧性变形(侯明金等,2007) ;断裂带左行走滑的鼎
造与充填物特点及大地电磁测深资料,断裂带已深 盛活动时期为早侏罗世(王小凤等,1996),从晚侏
切至70km 以下的地幔层。郯庐断裂带在中生代发 罗世至早白垩世左行韧性剪切变形逐步转化为韧
生了巨大的平移活动,在其东部地块内造成了拉伸 —脆性变形;早白垩世末期(120~100Ma.)迅速
与挤压相间的构造格局,对胶东金矿集中区的形成 完成从左旋韧性剪切向脆性伸展断陷的构造转换,
产生了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中新生代郯庐断裂带 这个时期正是胶东金矿成矿大爆发时期(裴荣富
构造演化和胶东地区不同类型金矿床的空间分布、 等,1999) 。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末,以伸展拉张脆性
矿床成因以及成矿年代的关系,探讨了郯庐断裂对 形变为主,控制了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金矿的成
胶东金矿集中区大规模成矿的影响。 矿作用;新近纪以来新构造活化主要表现为右行压
1 郯庐断裂的特征及构造演化 扭性脆性形变,但变形强度远弱于前两个阶段(吴根
耀等,2007; 侯明金等,2007)。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简称“郯庐断裂”)总体 郯庐断裂带东侧为胶东地区,主要发育了规模
走向NE 15°-20° ,平均约18°,其宽约20 -60km,北 仅次于它的三条NE-NNE 向断裂(表1),分别为:
宽南窄,是一个由4 条北北东向主干断裂带和多条 苍三断裂、焦新断裂、招平断裂,均属于郯庐断裂
北北东向、北东向及北西向次级断裂组成的复杂活 带中生代大规模左行走滑剪切运动所形成的分支
动断裂构造系统,总体上具有地堑或裂谷的性质。 构造。强大的左行走滑剪切力偶,牵引胶北太古宙
主断裂面以及各自的次级平行断裂组成各断裂倾 穹隆(栖霞复背斜)逆时针旋扭隆升,形成了三山
角多数在65° 以上,总体表现出正断层性质。 岛-苍上、焦家—黄县和招远-平度(破头青)等弧
郯庐断裂带是一古老的基底韧性剪切带,其活 形右行剪切带和混合花岗岩。
动时代可追溯到古元古代(马杏垣,1989);其演化大
注:本文为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技项目(项目编号:KY2009001 )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5-03-01 ;改回日期:2015-03-01 ;责任编辑:黄敏。
作者简介:徐方,男,1979 年生。在读博士,高级工程师,地质矿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略论地质图件的十大功能――纪念黄汲清先生诞辰110周年.pdf
- 论大别山南缘襄樊―广济断裂的两次向南逆冲推覆.pdf
- 罗马尼亚第四纪黄土沉积的岩石磁学特征及其成土模式探讨.pdf
- 米仓山―大巴山前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砾岩特征及对物源的指示.pdf
- 末次冰期及其全新世冲绳海槽东部Z14-6孔的10Be记录.pdf
- 末次盛冰期中国海古地理轮廓及气候效应.pdf
- 内蒙古大青山北麓蓝晶石榴长英质片麻岩的发现: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定年.pdf
-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东?铅锌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pdf
- 南非主要金矿集区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pdf
- 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环境质量状况及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pdf
- 秦皇岛山羊寨洞穴堆积中的中更新世麝鼩Crocidura类化石.pdf
- 秦岭终南山地质遗迹全球对比及其世界地质公园建立.pdf
- 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上新世沉积环境分析及意义.pdf
- 青藏高原开发中的冻土问题.pdf
-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正构烷烃分布特征.pdf
- 全球变化及亚洲季风.pdf
- 全新世及上次间冰期气候差异的古土壤记录.pdf
- 三维卫星遥感图像生成技术及在第四纪构造地貌的研究中的应用.pdf
- 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定量识别及其对含油性影响―以准噶尔盆地车北地区新近系沙湾组为例.pdf
- 山东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4600~4000aB.P.)遗址出土木材的古气候意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