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读了本文,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在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挫折过后,要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当中去。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把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 紫藤萝生长的繁茂和气势非凡。 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 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1)比喻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将花瀑拟人化,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生趣盎然。 ⑵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比喻拟人 通感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 的芳香,香 气似乎也是紫 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相通的,修辞上叫做通感。这里使用通感,把无形的香气化作有形的色彩,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嗅觉转化为视觉,让飘逸的花味变得有色有香,仿佛花香就弥漫在眼前,让人沉醉。 这里使用通感,将嗅觉通过视觉来表现,更加形象地描绘了紫藤花香气淡雅,使人陶醉。 对比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和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几十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这也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 3、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4、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 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 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 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 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花瀑 1.看花 花穗 花 花朵 赏花的感受 2.忆花 忆花的劫难 人 颂花的生机 3. 悟花: 生命长河无止境 生命 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小结: 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写作有那些启示呢? 1、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描写。 2、合理安排描写顺序。 3、要使文章生动,景物栩栩如生,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优美,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3、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宗璞 紫藤萝瀑布 紫藤(Wisteria sinensis),别名藤箩,朱藤,黄环,藤花,为 蝶形花科紫藤属. 小花蝶形,蓝紫色至蓝色.此外尚有白花种,紫花种,桃红色种等,五颜六色,特别美观.果实细长条形,荚果,9-10月成熟.产地广泛,多分布于我国 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 川,贵州,广东,甘肃,辽宁等省.现广泛栽培于田园中.紫藤生性喜阳略耐阴,较耐寒. 宗璞pú,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中国文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