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溢洪道设计—毕业论文.doc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溢洪道设计—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溢洪道设计—毕业论文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 溢 洪 道 设 计 主要内容: 1、调洪演算 2、溢洪道布置 3、水力设计 4、建筑物结构设计 5、设计实例 一、调洪演算 采用公式: qp= Qp (1-) qp=MBh1.5 式中:qp —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m3/s) Qp—设计洪峰流量(m3/s) Wp—设计洪水总量(万m3) Vt—调节库容 (万m3) M—溢洪道(宽顶堰)流量系数取1.5 B—溢洪道底宽(m) H—溢洪道水深(m) (死库容),即得调节库容,再用上述公式可计算得溢洪道底宽。列表如下: 调洪演算结果表 项目 水位H(m) 滞洪水深h(m) V淤 V调 W总 Q泄 b q′ 设 计 情 况 校 核 情 况 根据溢洪道宽B,及qp=MBh1.5 设不同h,求qp,并利用库容曲线, 查出与h相应的H总和V总,然后在库容曲线上方绘制H—qp曲线。 H—qp曲线表 h溢 q溢 H 总 V总 0 0.5 有了以上条件,就可以根据某一时段内进库水量与出库水量之差,求得该时段内库水量增减的变化过程,基本公式如下: ΔV=Δt-Δt= (S1+S2) Δt=SΔt 式中:ΔV—Δt时段内库水量增减量(增为正)(m3/s); Δt—时段历时(s); Q1、Q2——时段始末进库流量(m3/s); q1、q2——时段始末溢洪道泄量(m3/s); S1、S2——为上、下时段蓄水率(m3/s) S——为平均蓄水率时段 时段历时 Δt (s) 入库流量 Q (m3/s) 出库流量 q (m3/s) 蓄水率 S (m3/s) 平均 蓄水率 (m3/s) 库容 增减 (万m3) 时段末 库容 (万m3) 时段末 水位 (m) 0 1 2 3 1、表中①、、③栏由洪水过程线中抄来; 2、先假设④栏,则⑤=③-④,由此可以算出⑥,⑦=⑥×②,⑧=死库容+⑦,由⑧查库容曲线可得出⑨; 3、由⑨查H—qp曲线得出q,若与假设④一致,试算完,若不一致,则应重新假设④,重复上述计算,至相符为止。 4、试算当ΔV出现负值时,详调结束。 二、溢洪道布置 1、一般规定 溢洪道布置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消能防冲设施及出水渠。 溢洪道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工程特点,枢纽布置,坝型,施工及运用条件,经济指标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溢洪道布置应结合枢纽总体布置全面考虑,避免放水建筑物在布置上的相互干扰。 溢洪道布置应合理选择泄洪消能布置和型式,,, 溢洪道的位置应选择有利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布置在岸边或垭口,,,,, 进水渠的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选择有利的地形,地质条件。 2)在选择轴线方向时,应使进水顺畅。 3)进水渠较长时,宜在控制段之前设置渐变段,其长度视流速等条件确定,不宜小于2倍堰前水深。 4)渠道需转弯时,轴线的转弯半径不宜小于4倍渠底宽度,弯道至控制堰(闸)之间宜有长度不小于2倍堰上水头的直线段。 进水渠进口布置应因地制宜,使水流平顺入渠,体型宜简单。 当进口布置在坝肩时,靠坝一侧应设置顺应水流的曲面导水墙,靠山一侧可开挖或衬护成规则曲面。 当进口布置在垭口面临水库时,宜布置成对称或基本对称的喇叭口型式。 进水渠底宽顺水流方向收缩时,进水渠首,末端底宽之比宜在1.5~3之间,在与控制段连接处应与溢流前缘等宽。底板宜为平底或不大的反坡。 基岩上的进水渠渠底可不衬护。当水头损失较大或不满足不冲流速要求时,是否衬护,应通过经济比较确定。 当岩性差时,2倍渠道底宽。导墙顺水流方向的长度宜大于堰前水深的2倍,,2倍堰前水深距离以内的导墙,2倍堰前水深长度以远的导墙,, 控制堰的型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水力条件,运用要求,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堰型可选用开敞式或带胸墙孔口式的实用堰,宽顶堰,驼峰堰等型式。开敞式溢流堰有较大的超泄能力,宜优先选用。 侧槽式溢洪道的侧堰可采用实用堰,堰顶可不设闸门。侧槽断面宜采用窄深式梯形断面。靠山一侧边坡可根据基岩特性确定,靠堰一侧边坡可取1∶0.5—1∶0.9。 当溢洪道紧靠坝肩时,控制段的顶部高程应与大坝坝顶高程协调一致。 4、泄 槽 在选择泄槽轴线时,,,, 泄槽在平面上设置弯道时,宜满足下列要求: 1) 横断面内流速分布均匀。 2) 冲击波对水流扰动影响小。 3) 在直线段和弯段之间,可设置缓和过渡段。 4) 为降低边墙高度和调整水流,宜在弯道及缓和过渡段渠底设置横向坡。 5

文档评论(0)

海纳百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