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經濟學講義 - lib.ntou.edu.tw.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運輸經濟學講義 - lib.ntou.edu.tw

運輸經濟學第四章PRICINGPOLICIES(價格政策)PRICINGPOLICIES The1stpart本章所述的是PRICINGPOLICY(basedontheprincipleofmarginalsocialcost)在道路之使用、停車場及公共運輸上之應用。3A.MARGINALSOCIALCOSTPRICING(邊際社會成本定價)道路(或公共設施)之使用者若不願意支付因其個人之旅行所產生之邊際社會成本,則道路(或公共設施)將無法達成有效之使用,因此為了達成有效率(efficient)之道路使用,經濟學者建議旅行者應支付道路使用費(roadusercharges)來達成其旅行時所產生之邊際社會成本。4上述之道路使用費將涵蓋以下三種因個人旅行所增加之社會成本:(a).因擁擠之增加而對其他使用者產生之時間損失、車行費用、事故成本;(b).對非道路使用者所產生之污染、公害等成本;(c).道路之磨損成本。故有效率之道路使用費將包含以下三種費用:(1)(2)(3)5擁擠費(congestioncharge)公害費(pollutioncharge)道路維修費(roadmaintenancecharge)其中以擁擠費為最重要之道路使用費。因為此費用對乘用車而言是上述三種費用中比例最大且變動最劇的。根據相關文獻顯示:每輛自用車之使用所產生邊際社會成本(MSC)之內容為:CongestionCharge0.1~34¢permile6PollutionCharge0.4~0.5¢permileRoadMaintenanceCharge0.2~0.6¢permileB.CONGESTIONCHARGES在本節中,吾人應用邊際社會成本定價法則來說明如何對擁擠的交通系統收取擁擠費用。為使分析單純化,吾人假設道路之磨損及公害成本並不存在,同時,不存在不乘用車輛之道路使用者(例:步行者)7Amodelofroadcongestion在一個固定距離(1mile)之路段上,只要車輛不多,則車輛可以快速通行。但隨著車輛之增加,車行速度會降低而使得車行時間增加,如此一來 ,每部車之旅行成本(含旅行之時間成本,車行成本及事故之平均損失成本)隨著車輛密度之增加而增大。當車輛之密度再增加到一個很大之階段時,車行速度將會更加降低而使得每小時之車流量變小。在交通流量與交通密度之關係圖中可証明出在D=D時存在Fmax。8Table4-1以數據來說明道路擁擠之特性:IfD≦40V/MThenS=40M/hIfD40V/MThenS40M/hIfS=40M/hThenT=1.5m.IfS=4M/hThenT=15m.(T=K/S=1/S→60/40=1.5m.;60/4=15m.)IfD=20V/MThenF=800V/h(F=D‧S=20‧40)IfD:20→120,thenF:800→3600(Fmax)IfD120,thenF3600假設旅行之時間價值為5¢perminutepervehicle,Fig.4.1之曲線是依據Table4-1之數據所繪成之旅行時間成本與流量之關係。此一曲線在C之上方為一個後彎(backward-bending)曲線。9依據Fig.4-1,吾人可以將擁擠之程度加以分類:第一:Table4-1中之D≦40V/M或Fig.4-1中曲線之AB線段為無擁擠(NoCongestion)。其定義為:每增加一部車之使用並不影響其它車輛之行車速度(即S=40M/h)。第二:Table4-1中之40D120或Fig.4-1中曲線之BC部分為普通擁擠(ModerateCongestion)狀態。其定義為:每增加一部車之使用雖然會降低其他車輛之速度但車流量仍持續增大中。10第三:Table4-1中之D=120或Fig.4-1中曲線之C點對應到最大車流量(MaximumFlow)。Fmax=3600V/h。第四:Table4-1中之D120或Fig.4-1中曲線之CD部分為超擁擠(HyperCongestion)狀態。其定義為:每增加一部車之使用不僅降低其他車輛之速度,且車流量也隨之降低。11ModerateCongestion在Fig.4-2中表示在無擁擠與普通擁擠之情況下旅行成本與車流量之關係曲線。若F≦30V/h,則屬於無擁擠狀態,若F30則屬於普通擁擠狀態。在Table4-2之第二列中表示6個不同程度之Flow下所對應之Cost(=AVSC,即在未收任何道路費用前,每位旅行者因開車使用道路所產生之PrivateCost)。當F超過30V/h時,Cost會隨著F之增加而增加。12給定AVSC(orCost)後,吾人可求出Table4-2第三列之總變動社會成本(TVSC)及第四列之邊際社會成本(MSC)。邊際社會成本之定義為在1mile之路段上每增加一部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