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的定义;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和定义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了原始的聚落 原始社会:自然的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居住点。 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渔、牧业分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 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原始村落的出现(约5000年前) 一、城市的形成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城市逐步形成了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品生产的出现。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城市。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离。这次分工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形成了专门从事交换活动的商人阶层,产生了不求可耕种性只求交通便利的新的用地选择,产生了以商品加工和交易为生存方式的居民点,即以“市”为中心的人口聚集。 一、城市的形成 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二、城市的定义 1.字源学的解释 中文: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二、城市的定义 2.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社会学:“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 地理学:“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二、城市的定义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根据1990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二、城市的定义 教材对城市的定义概括起来为: (1)人口规模,即将达到某一特定人口规模或具有某一特定最小人口密度的地域界定为城市; 不同国家对城市人口规模的规定 瑞典、丹麦: 200人;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人; 法国、古巴: 2,000人; 美国: 2,500人; 比利时: 5,000人; 日本: 30,000人。 二、城市的定义 (2)就职能而言,一个地域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数达到某一特定的比例,称为城市,或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地方政府所在地作为城市; (3)在地域特征方面,将具有某些特征(如建筑景观、市政设施、公用设施等)的地方称为城市。 二、城市的定义 我国的设市标准 ??我国于1955年公布了第一个城镇确定的标准,采用人口规模和职能两个要素相结合的办法,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即为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2000人,但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 现行的设市标准是1993年制定的试行标准。 表1-1-1 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一)自然因素与城市发展??? 1.水资源和水文条件。 早期的城市大都靠近河流、湖泊,而且大部分位于向阳的河岸台地上。 2.优越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条件会影响到聚落的道路布局、用地规模、选址以及人口密度等等,平原、盆地较容易形成城市。 3.良好的气候条件 气候、植被等条件会影响到房屋的建筑形式、选材。(骑楼、竹楼) 4.适宜的土质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二)防御功能与城市发展 ?防御功能(1)防止野兽的侵袭(2)后来是防御其他部落的侵袭:陕西半坡原始居民点外围的壕沟 城址的选择一般都考虑防御要求,选择易守难攻的地点筑城。(1)城墙。(2)壕沟 在中国:传说夏代就已经“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这里的“廓”就是词源中对“城”的解释。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中就记载了有关城市建设和攻防战术的内容,提出了城市规模大小要与城廓农田和粮食储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