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皮肤病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 SSSS 毛囊炎 疖与疖病 麻风 皮肤结核 疥疮 脓疱疮(impetigo) 称脓痂疹,俗称“黄水疮”,传染性强。 夏秋多见,好发于儿童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皮损呈丘疹、水疱或脓疱,破溃后成脓痂。 病因及发病机制 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葡萄球菌,以71型及其亚型多见。 少数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病原菌通过粘附素,细胞壁丝状突起上的抗原不可逆地粘附于宿主特异性受体而在皮肤上繁殖。 诱因: 原存在某些瘙痒性皮肤病,皮肤损伤,细菌侵入 天气炎热、出汗、使皮肤浸渍或不洁 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使免疫力下降 婴幼儿皮肤薄嫩、免疫功能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寻常型脓疱疮 大疱型脓疱疮 新生儿脓疱疮 深脓疱疮 寻常型脓疱疮(impetigo vulgaris) 称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impetigo contagiosa)。 皮损初期为点状红斑或丘疹,迅速变为脓疱。脓液浑浊,壁薄,易破,周围有明显红晕。疱壁破后,脓液干燥形成灰黄色厚痂。 自觉瘙痒 ,因搔抓相邻脓疱扩散或融合。 易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流行。严重者高热达39℃~40℃,可伴有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炎(链球菌感染所致)。 寻常型脓疱疮 大疱型脓疱疮(impetigo bullosa) 由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引起。儿童多见。 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偶见于掌跖。 皮损初为米粒大水疱或脓疱,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混浊,疱壁先紧张后松弛,脓液常沉积于疱底呈半月形,为本病的特征,周围无明显红晕。 自觉瘙痒。 脓疱破溃,脓液干燥后结淡黄色痂,痂壳脱落即愈,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痂下脓液向四周蔓延,形成环形脓疱疮(impetigo cirinta)。 大疱型脓疱疮 大疱型脓疱疮 新生儿脓疱疮(impetigo neonatorum) 大疱性脓疱疮发生于新生儿者。 凝固酶阳性金黄葡萄球菌引起。 起病急,传染性强。 皮疹为豌豆至蚕豆大的水疱或脓疱,疱壁紧张,后松驰易破,疱液清亮,迅速变浑浊,疱破后形成红色糜烂面,尼氏征阳性。 皮损好发于面部、胸部、背部、腹部、四肢,很快波及全身。 体温高达39℃以上。患儿精神萎靡、呕吐、腹泻。 可因伴发毒血症、败血症、肾炎或肺炎而危及生命。 新生儿脓疱疮 疱破后形成红色糜烂面 尼氏征阳性 深脓疱疮(ecthyma) 又称臁疮。好发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和老人,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常继发于昆虫叮咬,多见于下肢和臀部。 水疱、脓疱,破溃成溃疡,病变深达真皮,边缘陡峭红肿,表面蛎壳样褐色痂皮(图7-2)。 自觉疼痛。淋巴结肿大,结痂而愈有瘢痕。 诊断 寻常型脓疱疮好发于夏秋季,儿童暴露部位,有脓疱和脓痂。 大疱型脓疱疮,疱液沉积呈半月形。 新生儿脓疱疮,脓疱为主,易泛发全身。 深脓疱疮有深在溃疡,好发下肢。 需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鉴别。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 取脓液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初步诊断。 脓液标本或血培养后做药敏试验。 治疗 局部治疗原则:杀菌、消炎、清洁、收敛、去痂。 脓疱未破者,可外搽10%硫磺炉甘石洗剂。 脓疱较大时抽取疱液。 脓疱破溃用1:5000~1:10000的高锰酸钾液、0.1%雷弗奴尔、 0.1%黄连素液清洗或湿敷。 干燥后外搽百多邦 (莫匹罗星mupirocin)软膏或红霉素软膏。 深脓疱疮每日换药。 皮损泛发全身,可应用抗生素。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葡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N)。 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该型金葡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epidermolytic toxin)或称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使表皮棘层广泛坏死,造成皮肤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 SSSS 好发于生后1~5周婴儿,偶见于成人。 起病前常伴上感或咽、鼻、耳、鼓膜等处的化脓性感染。发病突然,常发热。 皮损常始发于口周及眼周,红斑迅速波及躯干及四肢。特征性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烫伤样水疱及大片表皮松解,以及口角放射状皲裂,但口腔粘膜无损害。可有触痛,尼氏征阳性。 轻者1~2周结痂而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SSSS SSSS治疗 治疗原则与II度烫伤相似。 及早应用抗生素。最好参照药敏试验,一般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新型青霉素或广谱半合成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局部采用暴露疗法,可选用0.5%新霉素锌氧油敷患处,20%紫草油外涂。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加强支持疗法,如输血等。 床旁隔离,保持干燥。加强护理,注意保暖。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