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水地区自然地理区划
摘要:自然地理区划是综合自然地理重要研究课题。对区域自然区划的研究不仅能在理论上了解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结构特征,而且有助于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产生,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上可以更好的指导人类生产生活。对于天水地区自然区划研究能更好的指导人类社会实践,促进天水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 自然地理区划 天水地区 综合自然地理
引言
自然地理区域分异对社会、经济与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然地理区划研究可为拟定和实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生态与环境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中国的区划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就表现在以下个方面:区域划分突破地理学学科范畴,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迅速展开,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在国家级层面上,如杨勤业等的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划分方案;傅伯杰、刘国华等的中国生态区划方案;黄兴文、陈百明的中国生态资产区划方案;欧阳志云等的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划方案;苗鸿和王效科等的中国生态环境胁迫过程区划方案;徐继填、陈百明等中国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方案、倪健和陈仲新等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解焱和李典谟等的中国生物地理区划方案;王平和史培军的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等;区划方案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由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逐步向综合区划方向发展,如黄秉维为顾问、陆大道主持的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B-陆地系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次综合区划工作的新尝试;应用范围更加扩大。由最初的指导农林牧渔各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向全球环境变化及响应对策、国土整治方案支撑、生态重建与恢复、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拓展;区划信息源更加丰富。
天水地区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2.1地理位置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
2.2地形地貌特征
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天水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渭河及其支流横贯其中,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盆地与河谷阶地。土壤在河流和沟谷区为冲击、洪积物形成的淤淀土、草甸土,经过开垦耕种熟化而形成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的耕作土壤。土层深厚,山塬开阔中东部为秦岭、关山山区。以西部尽皇山、云雾山、景东梁为主体的西秦岭山地和东部八卦山、火焰山、秦岭大堡、关山为主体的小陇山、陇山山地,重峦迭嶂,山险谷深。
2.3气候特征
天水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东西季风控制,属大陆性的季风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亚热带林区年降水量为800—900毫米,中东部山区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渭河北部不及500毫米。渭北略高于关山山区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在46—50%
2.4水文特征
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为黄河水分的渭河流域,面积116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9%;南部地区为长江水分的嘉陵江流域,面积26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51%。 境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嘉陵江的主要支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等,流程较短,水量丰沛。
2.5植被生物特征
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玛拉雅植物交汇处,树种成份复杂,森林资源丰富天水市现有森林总面积589.9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5%。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的陇山、西秦岭和关山林区,有木本植物87科224属804种,其中乔木312种,灌木437种,藤本55种,常绿植物122种
2.6土壤特征
天水地区的土壤主要是黄土母质,其次是残积、坡积母质,红土和红砂岩母质及冲积母质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受生物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及人为劳作施肥灌溉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逐渐发育成具有区域性的土壤类型特征。形成地带性土壤与地带性植被基本趋于一致,山地土壤垂直分布较明显,地带性土壤主要有山地棕壤、山地褐土、黄绵土、山地灰褐土、山地草甸草原土、淤淀土等。3综合自然区划
3.1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依据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和发生学原则等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因素方法。
3.2区划方案
Ⅰ 岭北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