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历史的回声第三模块测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历史的回声第三模块测试.doc

w.w.w.k.s.5.u.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练习 历史的回声 必修二第三专题 永志不忘 一、双基提要 1.下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ǎo) 亚裔(yì) 投掷(zhì) B.拾级(shí) 厥功(jué) 气氛(fēn) C.湔雪(qián) 藩国(fān) 强迫(qiáng) D.舷梯(xuán) 殉难(xùn) 装载(zǎi) 2.下面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永志不忘:志,记住。永远记住而不忘记。 ②奇耻大辱:奇,奇怪的。形容极其奇怪的耻辱。 ③目不暇接:暇,空闲。接,接触。眼睛来不及看,形容吸引人的事物很多。 ④天网恢恢:天网,天道之网。恢恢,严密的样子。天道像严密的网,作恶者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⑤天理昭彰:天理,天道。昭彰,明显,显著。指上天能主持公道,惩恶扬善,善恶报应分明。 ⑥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没有什么惭愧的。 A.①③⑥ B.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 3.下列词语中有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凛冽 归咎 连带责任 B.赎罪 桅杆 矢志不逾 C.撰写 应酬 一愁莫展 D.虔诚 勋授 不可一世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____,永志不忘。 ②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乐队____。 ③____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 A.肃静 寂然 虽然 B.肃穆 寂然 尽管 C.肃静 戛然 尽管 D.肃穆 戛然 虽然 5.以下句子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 B.我站在一座在20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 C.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D.这套由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厅推荐的历史教材名为《1931—1945亚太地区的人权:社会责任与全球公民权责》。 6.下列各项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人赎罪、认罪。 B.这套推荐教材的出版,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主席列国远表示欣慰。 C.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 D.这套与抗日战争史实有关的教材,将供11年级、12年级以及社会学研究和法律课教学的教师使用。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正确句序是( ) 成立于1997年1月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致力 。在该会的推动下,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曾将去年8月15日定为“亚太地区和平日”。 ①帮助公众认识二战期间日军所犯暴行的史实 ②推动社区及国际活动 ③以抚平历史伤口,吸取历史教训 ④从而求得各族裔真正和平共存 ⑤以人道、社会公义、族裔和谐作为立足点 A.②③④⑤① B.⑤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⑤③④ 二、课堂反馈 阅读下文,回答8—10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7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有200多名。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16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注视着“密苏里”号舰。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马达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8.这段文字对士兵的衣服、表情、动作描写细致,用以何在? 答: 9.在描写环境时,作者用笔细腻,运用比喻生动,在通讯中此手法有何巧妙之处? 答: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