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_new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绪论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1/1000mm? 球菌:直径?1μm??? 杆菌:长?2~3μm???宽?0.3~0.5μm?螺形菌:2~3μm?或3~6μm?? 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 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 医学意义:? 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 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 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 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 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溶菌酶:裂解??-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以上两者主要是抑制G+菌。? 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6.为什么G-菌的L型菌比G+菌的L型菌更能抵抗低渗环境?? G+菌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体,由于菌体内渗透压很高,可达20—25个大气压,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少,菌体内的渗透压(5—6个大气压)亦比G+菌低,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球在低渗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 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鞭毛: 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 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b、作为噬菌体的受体 芽胞:a、鉴别细菌(有无芽胞、位置、大小、形状) b、灭菌指标(指导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标准) 分析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1、含水量少(约40%)—繁殖体则占80% 2、含大量的DPA(吡啶二羧酸) 3、多层致密膜结构 细菌的生理 名词解释 热原质: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分为三型: 1. 光滑型菌落 2. 粗糙型菌落 3. 粘液型菌落 简答题 1.简述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营养物质:①水②碳源③氮源④无机盐⑤生长因子(有些细菌需要) 温度:37℃ pH:7.2~7.6 气体: ①对O2要求(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②对CO2要求: 5~10% CO2 渗透压 分析专性厌氧菌必须无氧培养的原因。 因为细菌在有氧环境中进行物质代谢常产生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