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日根据地初期的财政方针与政策_new概要.doc

论抗日根据地初期的财政方针与政策_new概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抗日根据地初期的财政方针与政策 抗日战争8年期间,根据地的财政方针政策随着当时政治、经济和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三次重大的转换。其中1937-1940年4年中,实行了“力争外援、休养民力”的方针政策。这对于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发展抗日根据的经济、壮大抗日队伍、坚持持久抗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力争外援、休养民力”的财政方针一、实行“力争外援、休养民力”方针的原因1937-1940年,是抗日根据地初创阶段,由于各抗日根据地自然条件的原因经济本来就比较落后,而且经过近10年的内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民的负担长期以来已达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有利的条件是,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的军费由国民党政府统一供给。为了抗日,许多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在经济物质上对共产党给予支持。这就为抗日根据地实行“力争外援、休养民力”的财政经济方针创造了基础。(一)抗日根据地经济的衰落自从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国民党政府以后,占据了中国大多数城市和农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革命胜利,不得不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这些地区一般来说都是经济贫穷的山区,人民的生活十分穷苦。不仅如此,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对根据地长期实行“围剿”政策,致使抗日根据地经济衰败,民不聊生,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就陕甘宁边区来看,从1934年到1935年,国民党政府连续对这里发动了三次反革命“围剿”。不但要粮草,派差拉夫,而且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十室九空”,田地荒芜。华池、保安两县交界处200余里的二家川,只住有二三十户人家。适宜种植棉花和养蚕的清涧、绥德、吴堡、安定等县,在“围剿”中80%的桑树被国民党军队砍作柴烧,农民基本上无法养蚕了。作为边区主要财源之一的畜牧业,由于国民党军队的抢夺宰杀,边区羊减少40-50万只,牛马等大牲畜只剩10余万头,农村副业一落千丈。所以,陕甘宁边处处是战争的创伤,经济很难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其他抗日根据地的情况虽然与陕甘宁边区有所不同,但战争破坏严重,经济落后,人民负担重是每个根据地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如晋冀鲁豫边区的人民,除受封建地主和军阀官僚的统治剥削农民外,还把承受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和其他额外负担,广大农民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农民向地主交纳地租一般都在50%左右,向地主借高利贷一般月息为3%。在这种残酷剥削下,小农经济大量破产,“土地离家、农民离乡”的现象不断增加。晋察冀边区,自然条件差的北岳区,地瘠民贫,生产落后,农民吃糠吃树叶是常年的生活。若自然条件好的平原地区都成为日本侵略军的掠夺目标,1935年冀东22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特别是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更加紧了对冀东在政治经济上的控制。冀东人民遭受着更加严重的欺压,“不仅是苛捐杂税,横征暴敛,而且强抽壮丁,征发车马,收征民枪,摊派粮秣,甚至滥加抗日罪名,公开敲诈勒索。这种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冀东广大人民生活日趋恶化”。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也同样如此。从地租形态看,货币地租占30.4%,高于全国21.2%的平均水平。从实物地租看,地租率一般占产量的5%左右,比其他各省实物地租率的平均水平也要高。再加上其他名目的剥削和各种附加地租,农民实际受地租的剥削在有些地区高达60-90%,一般农民可得到收获量的20-30%。其次受着新旧军阀造成的无穷灾难,国民党军阀韩复榘统治时,大小军阀20余万军队就地筹饷,每月支出军费百万元以上,全靠搜刮民财。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主要的捐就有十几种之多,有的地方只田赋一项即超过农业税总收入的25%。再次受着日本侵略者的掠夺。1940年,日本掠夺山东的花生28134吨,花生油19839吨,棉花22384.6吨。山东根据地的广大人民,在封建地主的剥削、国民党军阀的摧残和日本侵略军的掠夺下,苦不堪言。超负荷的经济负担,使他们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面对抗日根据地人民穷困,经济凋敝的状况,代表人民根本利益而战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不能再增加人民的负担了。党中央“为了培养边区的人力物力,以作支持长期抗战的打算,急需休养民力,恢复人民经济”。(二)海内外爱国人士的支持在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之所以能实行“力争外援,休养民力”的财政方针,抗日根据地经济和人民不堪负重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共产党的抗日战争得到了海内外广大爱国和进步人士的大力支持。在陕甘宁边区,1938年11-12月,香港汇款50万元法币,孙夫人菲岛汇款6万元法币,重庆转来汇款8万元法币,西安1939年1-2月汇款59.0948万元法币,其他汇款7万元法币,5个月之间,捐款达到130万元法币 。除此以外,国内一般的富有者(主要是农村的大地主和城市的商人)也响应共产党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