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
2012汉语言文学班 李 斌
内容摘要王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既有雄浑状况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他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诗关键词王维山水诗清逸雅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诗中有画”的诗画美二、“形神兼似”的空灵美三、和谐统一的音响美四、新雅自然的清淡美、诗的结构美唐代的山水诗是充分吸收了古代的养分,继承六朝山水文学的遗产,又在新时代的土壤中茁壮发展起来的。唐代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涌现出大批杰出的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山水诗篇,它们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远远超越了前人的成就,攀上了山水诗的艺术颠峰,进而奠定了自己在山水诗史上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王维山水诗承上启下,将山水诗由勃兴期推向昌盛期,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山水诗,这可从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两方面来加以论述。从而可以说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山水诗艺术的一座宝座,同时也是一座里程碑。
王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山水诗有一百多首,究其艺术成就而言远远超出了前人。他的山水诗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工笔细致,注重形象实感的优点,又能以禅入诗,使山水诗从直感、直叙跃进到妙想入神的境界。他的山水诗从综合绘画,音乐的美感,天然浑成的格调,澄清幽静的意境和清秀的语言中,充分说明他已经将盛唐山水诗的艺术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在王维的身上,禅,诗,画三者可以算是一脉相贯的,“诗画是孪生姊妹”这句话来评他的诗最贴切不过了!
苏轼说:“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是对王维山水诗的总括。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在他的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他的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为后人推崇的原因。下面就以他的佳作《山居秋冥》为例来赏析他的诗的艺术风格: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读起来你觉得不像在读诗,而像是欣赏一幅很美的山水画。秋天雨后空山的寂凉,使诗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凄凉和无常,明月透过松树照在松树间,满地的月光,清清的泉水在石头上流过,发出潺潺的声响,然而浣纱归来的姑娘们打破了宁静。她们划着小船在荷叶之间随意游荡,和周围这一切完美的融和在了一起,给人们一种丰富新鲜的感觉,它好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长曲,又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画面色彩映衬的恰到好处。这首诗既概括的写雄浑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的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王维是把山水诗的美学价值推向艺术高峰的全能作家,他的山水诗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诗中有画”的诗画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的高度赞扬。王维诗画兼长,一向兼有诗人与画诗的天赋,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诗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能充分表现出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他怀着诗人的情愫,紧握画师的彩笔,使简洁优美的诗句能同时显示千里山河的绝妙画境。对各种景物的远近、浓淡、疏密、明暗的处理,无不逼真传神,甚至将动中之静,静中之动的微妙变化,都镂刻的栩栩如生。如诗人在《终南山》中写到:
太乙近古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维与其他诗人不同的地方。他要表现终南山的宏伟壮观,却不从自然状貌作直观的描摹,而是用惊叹夸张的口吻,开始就表现它高近天都,横连海隅的气势,概括出远观的印象。紧接着写登山所见的近景,只觉得自己置身于白云缭绕,青霭蒙蒙的云海之端,那奇异惊喜的心情随之而出。在迷蒙的喜悦中登上主峰,此刻,群山万壑因地势和位置的不同,呈现出千姿百态以衬托主峰的雄姿。末尾两句,如沈德潜所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境,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这样理解似更贴切山水写景的实际,我们也可感受到诗人巧妙的构思。
我们不妨再看这首《山居秋冥》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秋天空气清爽,何况刚下过一场雨,石泉奏出音响,浣纱归来的姑娘们在竹林中嬉笑,小船缓缓穿过荷塘,多么美的一幅画呈现在我们面前!诗人怀着情愫紧握画师的彩笔,使简洁优美的诗句能同时显示出千里山河的绝妙画境,对各种景致的远近,浓淡,疏密,明暗的处理,无不逼真传神,甚至将动中之静,静中之动的微妙变化,都镂刻的栩栩如生!那松间的明月,溪石潺流,浣女嬉戏,舟移莲动,完全是画师的构图。“昔人称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二者能并臻其妙。右丞擅诗名于开元天宝间,得唐音之盛,会事独绝千古。所谓无声之诗,有声之画,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