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4 不整合 1、定义:在野外,形成年代不连续的两套岩层重叠在一起的构造行迹,称为不整合。 2 、成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升降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形态。 地壳下降引起沉积,上升引起剥蚀,所以,地壳运动在岩层中记录下来各种接触关系。它们是构造运动的证据。 3.4.1 整合与不整合 1、岩层相互之间产状彼此平行,在形成年代上顺次连续的接触关系(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称为整合接触。 2、岩层由于在沉积过程当中发生间断,导致岩层在形成年代上不连续,中间缺失沉积间断期的岩层,岩层之间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分为: 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块状图 角度不整合块状图 3.4.2 不整合接触的类型 1、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产状一致,沉积年代不连续。 原因:不整合沉积之前,构造运动以垂直升降为主 例如我国华北平原的石炭二叠纪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奥陶纪石灰岩上,虽然两者之间是彼此平行的,但中间缺失志留纪到泥盆纪的岩层,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平行不整合。 3.4.2 不整合接触的类型 2、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产状不一致。 原因:不整合沉积之前,构造运动有褶皱,有断层,运动形式以水平挤压为主。 角度不整合是野外常见的一种不整合形式,例如:在我国华北震旦亚界与前震旦亚界之间,岩层普遍存在角度不整合现象,说明在震旦亚代之前,华北的构造运动是比较频繁而强烈的。 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块状形成过程由上至下: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开始发生褶皱;隆起为山;遭受侵蚀;地形夷平;地壳再次下降,接受沉积 角度不整合,亚利桑那州大峡谷(After Raymond Siever) 3.4.3 不整合的工程地质评价 (1) 不整合面,是下伏古地貌的剥蚀面,它一则常有比较大的起伏,同时常有风化层或底砾存在,层问结合差,地下水发育; ??? (2) 当不整合面与斜坡倾向一致时,如开挖路基,经常会成为斜坡滑移的边界条件,对工程建筑不利。 ??? §3.5 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石: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体:是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质体,它包括结构面和结构体。 岩体的工程性质决定于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分布,同时决定于岩石本身的力学性质。 §3.5 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1、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两个方面,其主要受矿物成分、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以及风化作用等控制。 2、岩体的工程性质: 主要决定于岩体内部裂隙系统的性质及其分布情况,当然岩石本身的性质也起着重大作用。 3.5.1 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1. 重量(一般情况下用比重和重度两个指标) 比重 G :是岩石固体(不包括孔隙)部分单位体积的重量。 数值上等于岩石固体颗粒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重量的比。(无量纲,一般2.4~3.3)。 重度 ?:也称重力密度或容重。指单位体积的重量。 数值上等于岩石试件的总重量与其总体积之比。 有干容重?d 、饱和容重?c之分。 2. 孔隙性 反映岩石中各种孔隙的发育程度,对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影响,一般用孔隙度表示。 孔隙度n:等于岩石中孔隙的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百分数表示) 3. 吸水性(与岩石孔隙度的大小、孔隙张开程度有关) 反映一定条件下岩石的吸水能力。一般用吸水率表示。 吸水率WB :通常大气压下的吸水能力,数值上等于岩石的吸水重量与同体积干燥岩石重量的比。 (百分数表示) 4.软化性(软化系数>0.75) 岩石吸水后,其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变化的性质。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 软化系数kd :等于岩石在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在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用小数表示。 5. 抗冻性(抗压强度降低<25%) 岩石抵抗冻胀压力作用的能力。一般用强度降低率来表示。 2、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 ⑴ 岩石的变形:弹性模量和泊桑比 ① 弹性模量E :是应力和应变之比。E越大,变形越小,说明岩石抵抗变形的能力越高。 ② 泊桑比? :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 ⑵ 岩石的强度:岩石抵抗外力破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课 家居清洁与整理技巧 课件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劳动技术八年级下册.pptx VIP
-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docx VIP
- T_WSJD 18.14—2021_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因素测定煤焦油沥青挥发物、焦炉逸散物中苯溶物的称重法.pdf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字帖.pdf VIP
- 湘2017J907 居住建筑节能65%围护结构构造图集.pdf
- 交通局交通安全培训.pptx VIP
- 西南财经大学答辩通用PPT模板.pptx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近代文学》教学大纲.pdf VIP
- 2024美妆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