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矿井动力地质问题 矿井动力地质问题是指由采掘活动诱发的动力地质现象,如冲击地压、矿震、岩爆、煤与瓦斯突出和突水等。 矿井动力地质现象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与区域稳定性和地壳表层岩体的应力状况密切相关。 处于活动构造带内的矿区,不仅地震活动频繁,而且井下冲击地压、矿震、煤与瓦斯突出和突水等现象都远比一般矿区严重。 (一)区域稳定性 区域稳定性是指工程建设地区现今地壳的总体稳定程度。 活动构造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或第四纪以来继续活动的构造。 活动构造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鉴别与研究活动断层和活动构造体系,测量和分析现代构造应力场,并以此为基础,对区域稳定性做出综合评价和预测。 (二)地应力 地壳天然应力状态是指未经人类工程扰动的地壳应力状态,通常称为天然应力或初始应力,在岩石力学中称为原岩应力或地应力。 地应力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综合作用下产生的,有时也受地壳中的物理化学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 1、自重应力 由重力场产生的应力。当地表近水平时,岩体内某点的垂直正应力σv(最大主应力)和水平正应力σh(最小主应力)为: σv= γZ 大多数坚硬岩体μ=0.2~0.3,N0=0.25~0.45;软弱岩体,如泥岩、页岩等,μ本身较大,加上覆岩长期荷载作用,岩石的蠕变,N0接近于1。 2、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是由地壳运动在岩体内产生的应力。它包括现今地壳活动产生的现代地应力,以及古构造运动残留的古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的特点: (1)大多数地区地壳天然应力状态,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 (2)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地表沟谷、地下洞穴和断裂附近,由于应力重分布而导致应力集中,天然应力状态更加复杂。 地应力的研究意义: 一方面,区域应力状态研究是较大工程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之基础; 另一方面,由于局部应力集中是工程建筑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选择工程建设场地应避开应力集中区 ,或采用有利于稳定的布置方式。 地应力的应用: 巷道的布置:巷道轴线应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或交角为:45°- φ/2。 (三)矿井地压 矿井地压即矿山压力,简称矿压。 由于井巷开挖,矿层采动引起初始应力状态改变、应力重新分布,而导致围岩变形和破坏的现象。 诸如井巷围岩的开裂、塌落、滑移、膨胀和蠕变,采场顶板的下沉和冒落,煤壁的片帮(侧壁坍塌)和掉块,底板的隆起和冲溃,以及煤、岩、水、瓦斯的突出、涌出和冲击等。 通常分为井巷地压、采场地压和冲击地压。 1、井巷地压 井巷地压以井巷围岩的变形和破碎表现出来。前者称为变形地压,以围岩变形量的大小来衡量;后者称为破碎地压,以冒落岩块的重量和井巷四周破碎带的宽度来衡量。 围岩变形和破碎最大的方向为来压的方向。自上而下作用于巷顶的称顶压; 来自巷道两帮围岩的压力称侧压; 自下而上作用于巷道底板的压力称底压。 巷道掘进后的底板隆起 教材图3-9 淮北涡北矿井下巷道变形素描 井巷地压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和岩体结构特征 地应力: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的大小 地质构造的发育和展布情况 地下水的赋存和水压大小等。 减小井巷地压的最好办法是选择工程地质良好的层位布置巷道。 2、采场地压 表现为回采工作面顶板的沉陷、破碎及冒落、片帮、底鼓等变形和破坏。重点是顶板的变形与破坏。 (1)煤层顶板的类型及采动后活动规律 按顶板岩层的组合层序和采动特征,可分为如下三类: ① 伪顶 ② 直接顶 ③ 老顶 ① 伪顶 指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极薄岩层。通常是强度极低的炭质页岩,厚度0.1~0.5m,随采随落。 ② 直接顶 位于伪顶之上,若无伪顶侧直接位于煤层之上,通常由泥质岩、粉砂岩等组成,厚度不等,一般随支柱的搬出而垮落。 ③ 老顶 位于直接顶之上,若缺直接顶时,也可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由厚而坚硬的岩层组成。老顶可在采空区维持很大的悬露面积而不垮落,一般为砂岩、砾岩和石灰岩。 煤层顶底板的组合形式 教材图3-10 采场应力分布: 在工作面推进时,直接顶跨度不断增加,达到极限则开始垮落,称为初次垮落,垮落时的间距称为初次垮落步距。 冒落的直接顶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悬空,这是工作面煤壁上所承受的支撑压力,随老顶跨度增加而增大,达到极限时断裂,工作面下沉速度、下沉量急剧增大,呈普遍来压现象,称为(老顶)初次来压;产生初次来压时采空区的长度(从切开眼至工作面的距离)称为初次来压步距。 老顶冒落后,岩石压力得到释放,煤壁和支架的支撑压力降低。当工作面继续推进时,压力再次逐渐加大,直至达到极限断裂,再次出现普遍来压现象,周而复始,称为周期性来压; 相应的,两次周期来压工作面的推进距离称为周期来压步距。 (2)采场上覆岩层的移动 煤层开采后,采空区上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