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政治伦理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 政治伦理 一、政治伦理概述 (一)关于“政治”的定义 (1)从道德应然的思维向度,把政治理解为对一种道德价值的追求。 中国儒家的“德治”思想:“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问题是正义的实现,正义是一个善的国家的标志,是理想国的主要美德。 (2)从现实主义的思维向度,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中国古代的法家强调以“法、术、势”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之道,就是把权力的追求和运用视为政治的要义和根本。 马基雅维利明确提出,“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3)从公共管理的思维向度,把政治理解为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美国政治学家庞顿(Geoffrey Ponton)和吉尔(Peter Gill)提出,“政治是与社会事物的治理以及个人和群体对这种治理所具有控制力的相关的制度安排。” (4)从功能的思维向度,把政治理解为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 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David Easton)提出,在他看来,政治是一种与政府机构和国家制度有关的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制定涉及社会价值物分配的权威性的政策。 (5)从宗教神学的思维向度,把政治理解为某种神意的体现和安排。 东西方历史上的“君权神授”思想就包含着对政治的这种理解。 (6)马克思主义对政治含义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即表现为阶级关系,“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二)政治与伦理 一是主张政治与伦理具有相关性。 儒家的德治思想。 柏拉图看来,国家生活只不过是个人生活的放大,对国家生活而言的正义与对个人生活而言的正义是一致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类的每一种联合体都是以实现某种善为目的的,作为最高联合体的国家自然是以实现至善为目的,因此,政治的价值和有效性就取决于它与这种善目的的联系。 “《伦理学》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形式是幸福所必需的。《政治学》告诉我们,必须要有什么样的具体的政体形式和怎样的一套制度,才能产生产且保护这种生活方式。”——麦金太尔 二是主张政治与伦理不具有相关性。 法家韩非子强调法、术、势对政治的重要性,而排斥道德对政治的作用。 马基雅维利把对政治真理的追求基于对人性和历史与现实政治经验的观察之上,他注重考察的是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而不是人们应当怎样生活。 马氏看来,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权力,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他首先考虑的是政治上的权力的获取和保持,而不是权力的正义性和获取权力的方法的道德合理性。 当然,马氏并不是要否认道德的存在和道德在个人生活方面的作用,而是强调道德不应构成对政治的评价标准。 在现代西方,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政治理论中的历史主义和政治行为主义在政治与伦理的关系问题上都持一种否定前者与后者相关的态度,都反对传统政治理论从道德出发对政治进行价值判断。 (三)关于政治伦理 一般来说,政治理论可分为政治学和政治哲学两个部分。政治学被看作是一种经验理论,它注重解释现实政治生活的事实及其这种事实的成因,而政治哲学则被看作是一种规范理论,它注重阐释什么样的政治生活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求的。 如果就“政治的”一词专指国家而言,政治哲学家所探询的就是国家的运作问题,诸如,国家应当以什么样的道德原则来支配其对待公民的方式,国家应当寻求建立什么样的社会秩序,这里的“应当”表明,“政治哲学是道德哲学的分支,它对正当性感兴趣,对国家应当或者不应当做什么感兴趣。” 广义而言,政治伦理涉及人类政治生活中不同政治主体在构建政治制度、处理政治关系、从事政治活动时所遵循的道德原则。 狭义而论,政治伦理是指政治生活所应所示和体现的基本伦理价值。 从根本上看,政治中的价值选择和追求毋宁说是一种道德选择和追求,是对政治生活“应然”状态的追求。同样,对什么样的政治是“好”政治的评价,也始终是以某种既定的政治现实与某种“应然”的政治理想的关系为根据的。 (四)政治伦理的研究状况 20世纪70年代,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正义”问题,如罗尔斯的《正义论》引发的对正义问题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共同体”问题,如麦金太尔的《德性之后》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正义”和“共同体”都受到关注。 制度正义为何如此重要? 首先,是因为它是一个确定着社会合作的条件的背景结构,尽管它是由参与合作的人们共同确立的。(如房地产新政策的影响) 其次,制度是远比个人和团体影响更广泛的“行为者”。制度如果正义,就将极大减少具体的不正义;制度如果不正义,就无法阻止具体交往中的不正义大量发生,一个社会合作的体系就将陷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