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西汉两司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章西汉两司马

文章西汉两司马   长安西北的茂陵原先只是一片荒原,自建元二年开工修建皇陵以后,这里就日新月异地繁荣起来。陵墓的主人是刘彻,也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他登基时才17岁,但从18岁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一直修了52年才派上用场。后来的历史证明,他的这项记录几千年一直无人打破,可见“千古一帝”并非浪得虚名。和平年代,皇陵是天底下最浩大的工程,据说开支为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把全国三分之一的钱都砸在这里,还能不砸出点声响来?皇上是个喜欢轰轰烈烈地闹腾大事的人,大概害怕自己死后太清冷,又下令官员、富豪还有文艺界的明星大腕们迁居于此。由是新城人气飙升,灯红酒绿,很快就成了长安附近著名的富人区。 中国论文网 /7/view-7193745.htm   元狩五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的第23年,茂陵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一位名满天下的大作家死于糖尿病,临死前还留下了一篇《封禅书》,为皇上后来兴师动众地封禅泰山、访求长生不老之术提供了理论根据,这当然让皇上很高兴。而就在这期间,当时还默默无闻,但后来同样名满天下的另一位大作家正好风尘仆仆地采风归来,正准备开始他的写作生涯。历史似乎有意在茂陵安排了这两位文章高手的交接。这两个人一个叫司马相如,一个叫司马迁。   司马相如名气很大,这固然由于他与卓文君惊世骇俗的爱情,更重要的却是他恣肆汪洋的才华。他的文章写得好,特别善写辞赋。赋是当时最风行的文体,一篇赋的影响力,往往可以让作者声名鹊起甚至上达天听,此前贾谊的“宣室夜对”和此后左思的“洛阳纸贵”都是由于赋写得好。而刘彻又特别好这一口,在杀人和玩女人的间隙里,他喜欢摇头晃脑地吟诵辞赋作为激情过后的消遣和自娱,以寻求快感的延时效应。赋者,敷也,就是铺陈,满篇尽是华丽生僻的词藻,洋洋洒洒地铺陈开去,对偶、排比、连句层层渲染,让你目不暇接。这种文体多用于描写都城、宫宇、园苑和帝王穷奢极欲的生活,说到底是给权势者歌功颂德捧臭脚的东西。二千多年后有一位伟人在文艺座谈会上说:歌功颂德的作品“未必不伟大”。但揆诸文学史,为权势者歌功颂德,这类作品中“伟大”的比例实在太少,因为伟大的作品多是面向民众且具有悲悯情怀的。但权势者喜欢有人向他献媚,为他歌功颂德。献媚是献媚者的通行证,写那样的作品,作家往往名利双收。司马相如就凭几篇大赋当上了皇帝的文学侍从,并且住进了茂陵的富人区。毋庸置疑,该同志是个文学天才。但天才的第一声啼哭也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比他年轻三十多岁的司马迁后来给他作传时,说他“口吃而善著书”。也就是说,他口才不行,但能写。这样的大作家倒也不少,例如现代文学史上的曹禺和沈从文。说起来很有意思,司马相如原来的名字叫司马犬子,这说明他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不然不会取“犬子”这样土得掉渣的名字。他最早的文学自觉是给自己改名为“相如”,这名字不错,不光文气,还有几分软软的奶油味――他本来就是个吃软饭的嘛,甚好!   但软饭也不是好吃的,你不仅要仰承鼻息,善于揣摩皇上的喜好,还要在艺术上有两把刷子。赋那种东西尽管很主旋律很马屁,也尽管华而不实虚张声势,但要做到妙笔生花,在题材、立意和文笔上让人眼前一亮也不容易,那是需要有几分才情的,至少也要有几分聪明气。司马相如当然不缺少才情和聪明气,要不然皇帝手下有那么多文学侍从,衮衮诸公,竞相献媚,为什么只有他独领风骚呢?还不是因为人家活儿干得好?你看他的《上林赋》、《大人赋》和《子虚赋》,那真是翠华摇摇仪态万方啊!平心而论,司马相如还说不上厚颜无耻,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他“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因为他老丈人给了他一大笔财富,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再加上糖尿病缠身,对升官发财就看得比较淡,有时甚至还敢说几句别人不敢说的话,例如劝皇上打猎要适可而止之类。在御用文人中,他还是有底线的。   司马迁也住在茂陵,他父亲是朝廷的太史令,这是个小官,俸禄很少,在茂陵那种地方,他们家只能算是穷人。对于一个天资聪颖且志存高远的少年来说,这种生存境遇只会是一种激励。父亲是史官,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史学熏陶。20岁后他又花了整整七年时间游历四方,一步一个脚印地阅读广袤的帝国版图,全方位地感知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积淀和风俗人情。人们常说,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现在,司马迁已经为写作一部旷代史书做好了准备。而且就在他游历归来不久,他又接替了父亲的职务。这个太史令闲曹冷灶,清汤寡水,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自由地进入皇家图书馆,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想查什么档案就查什么档案。对于一个有志于史学的写作者和思想者来说,有了这个“唯一”就足够了。   一切都为一部史学巨著的诞生做好了铺垫。   但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这部被称为《史记》的巨著也许不会完全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它当然会很丰厚,有文采,体例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