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新方法 --腹部提压.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肺复苏新方法 --腹部提压

心肺复苏新方法 ——腹部提压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 王立祥 腹部提压概念 是一种通过腹部提压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 的方法。其利用负压装置吸附于腹部并进行有节律的提拉和按压,使膈肌上下移动,充分发挥 “心泵”和“胸泵”的作用,又能起到一定的通气作用。在避免造成肋骨骨折等并发症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心与肺复苏并举的目的。 腹部提压背景 以往胸外按压约1/3发生肋骨骨折;遇有合并胸肋骨骨折、胸廓畸形、血气胸、胸部外伤的心脏骤停患者禁忌胸外按压;开胸心脏挤压耗时且专业性强,不宜普及;加之行人工呼吸时需中断胸外按压,且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危险;而行腹部按压时膈肌移动幅度有限,亦影响CPR效果。如此种种,临床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弥补上述不足。 腹部提压装置 腹部提压方法 提压板平置于被救者中上腹部 顶角位于双肋缘和剑突的下方 快速转动活塞3~5圈形成负压 患者的腹部和提压板紧密结合 以100次/min的频率进行提压 提压腹部上下移动范围3~5cm 腹部提压应用 尤其适用于存在胸廓畸形、胸部外伤、血气胸、呼吸肌麻痹等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 禁用于腹外伤、膈肌破裂、腹腔脏器出血、腹主动脉瘤、腹腔巨大肿物等状况。 单人即可操作,省去传统CPR时一人负责按压,另一人负责人工呼吸的模式。 腹部提压原理 结 语 1960年Kouwenhoven报道胸外按压以来,现代CPR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复苏成功率仍低(5~10%)。除诸多影响因素外,临床行之有效的CPR方法甚为关键。我们发明的腹部提压装置充分发挥了“心泵”、“胸泵”和“肺泵”作用,通过提拉与按压腹部实现心和肺复苏并举,是CPR方法的一次重大创新。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深入,腹部提压CPR将成为人们所认可的心肺复苏方法。 * 95.90±7.36#* 78.39±8.41* 36.25±4.10 18 SpO2(%) 76.82±9.23* 72.58±7.46* 0 18 MAP(mmHg) 124.16±12.51* 135.25±10.11* 0 18 HR(次/分) 复苏后2h 复苏中 复苏前 例数(n) 项目 腹部提压CPR复苏前、复苏中、复苏后1h HR、BP、SpO2的变化( x ±s) *:与复苏前比较p<0.01 #:与复苏中比较p<0.05 1.69±0.13 84.64±6.41 16 胸外按压 6.87±0.06 * 312.40±9.61* 16 胸外提压 11.3±0.94** 565.03±47.11** 16 腹部提压 通气量(L/min) 潮气量(ml) n 方法 三种复苏方法对肺潮气量的影响( x ±s) * :与胸外提压比较 P<0.05, ** :与胸外按压比较 P<0.01 膈肌下抬挤法复苏ROSC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心 排量 提 腹 腹内压 腹内压 腹腔内脏器血液回流 膈肌上移致胸内压力 胸内负压致血液回流 膈肌下移致胸腔容积 压 腹 胸腔负压致空气入肺 胸内正压致空气排出 通 气量 *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