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07肿瘤②重点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结: 1、肿瘤的概念: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肿瘤生长方式 ①膨胀性生长 ②外生性生长 ③浸润性生长 总结: 3、肿瘤的扩散: 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 (1)直接蔓延 (2)转移①淋巴道转移 ②血道转移 ③种植性转移 4、肿瘤的命名原则 (1)良性肿瘤:来源组织+瘤 (起源组织+形态+瘤) (2)恶性肿瘤: ①癌:上皮组织 (发生部位+来源组织+癌) ②肉瘤:间叶组织 (发生部位+来源组织+肉瘤) 附: 1、恶性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1)分级 ①Ⅰ级为高分化(低度恶性) ②Ⅱ级为中度分化(中度恶性) ③Ⅲ级为低分化(高度恶性) (2)分期:TNM分期系统。T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N指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M指远处转移。 第五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良性与恶性肿瘤区别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预习: 第六章 水肿 第八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附: 1、良性与恶性肿瘤区别 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①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②出血和感染 ③疼痛 ④发热: ⑤恶病质: ⑥其他: 3、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 ①粘膜白斑: ②慢性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 ③结肠、直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④皮肤慢性溃疡: 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 ⑥纤维囊性乳腺病: ⑦肝硬化: ⑧色素痣: 4、原位癌:指癌细胞仅限于粘膜上皮层或皮肤表层内,但未侵破基底膜。 5、早期浸润癌:原位癌突破基底膜向深部浸润,深度不超过3-5cm或仅限于粘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者。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三、肿瘤的异型性: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 一、癌前病变: 二、原位癌: 三、早期浸润癌: 第九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第十节 肿瘤的防治原则 1、积极采取防癌措施 2、“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 1、形状: 2、大小: 3、数目: 4、颜色: 5、硬度: 1、形状:呈结节状、分叶状、囊状、息肉状、乳头状、浸润性包块状、弥漫性肥厚状、溃疡状。 2、大小: ①体表和体腔表面较大 ②良性体积较大,恶性较小。 1、形状:呈结节状、分叶状、囊状、息肉状、乳头状、浸润性包块状、弥漫性肥厚状、溃疡状 3、数目:可多个。 4、颜色: 一般为灰白色或灰红色。 5、硬度: 取决于肿瘤的组织来源。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由实质和间质组成 1、肿瘤实质: 多数只有一种实质 2、肿瘤间质:一般由纤维结缔 组织和血管组成。 三、肿瘤的异型性: (一)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1、瘤细胞的多形性: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3、瘤细胞胞质的改变: (二)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 2、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3、瘤细胞胞质的改变:胞质染色加深(嗜碱性增强),深浅不一。可出现特异性物质。 二、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指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形式上与其来源的正常的差异。 根据恶性肿瘤分化程度、异型性大小: Ⅰ级为高分化(低度恶性) Ⅱ级为中度分化(中度恶性) Ⅲ级为低分化(高度恶性)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1、肿瘤的生长速度: 2、肿瘤的生长方式: (二)肿瘤的扩散: 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 1、直接蔓延 2、转移 2、肿瘤的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 形成纤维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表面肿瘤,向表面生长。 (3)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无完整包膜。 (1)膨胀性生长: 形成纤维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2、转移 ①淋巴道转移 ②血道转移 ③种植性转移 2、转移 ①淋巴道转移 ②血道转移 ③种植性转移 另: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机制 ①肿瘤细胞失去接触性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