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二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般而言,总的侧移曲线仍以剪切型为主。 图4-20 框架切面内力图 1、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 D:单位层间位移所需要的剪力 j层: ——j层层间位移 顶点位移: j层位移: 2、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 水平荷载下,一般框架只有两根边柱轴力较大,一拉一压,中柱因为两边梁剪力相近,轴力很小,可不计。 Vpj——j层层间剪力 Dij——j层第i根柱D值 图4-20 框架侧移计算简图 采用力法,可以求出侧移的大小 ——单位水平集中力作用在j层时边柱轴力 N——水平荷载引起的柱内力,N=±M(z)/B A——边柱截面面积,假设边柱截面面积沿着Z轴 直线变化。 n=A顶/A底 A(z)=[1-(1-n)z/H]A底 V0——基底剪力 =±(Hj-z)/B 集中荷载情况下:M(Z)=(H-z)R V0=R FN= 其中:Rj= 均布荷载:M(z)=q(H-Z)2/2 v0=qH } FN= 倒三角荷载:M(δ)= V0= FN= { } 用变量n以及Hj/H,Fn可以由图4-6查出,从而可以利用 求出第j层顶点位移 轴力引起的第j层层间位移: 第j层总位移: 第j层层间位移: 表4-6 框架轴向变形侧移计算图表 例4-3:求图4-21所示三跨12层框架由杆件弯曲、柱轴向变形产生的顶点侧移Δn及最大层间侧移δj,层高h=400cm,总高H=400×12=4800cm,弹性模量E=2.0×104MPa,各层梁截面尺寸相同,柱截面尺寸有四种,7层以上柱断面尺寸减小,内柱、外柱尺寸不同,详见图中所注。 图4-21 框架侧移计算简图 解:1.由杆件弯曲产生的顶点侧移以及最大层间侧移计 算: 各层ic、K、α、D、ΣDij及层间位移δj,绝对侧移计算如表4-7 2.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计算: A顶=40×40=1600cm2 A底=50×50=2500cm2 n=A顶/A底=1600/2500=0.64 V0=12P H=4800cm E=2.0×104N/mm B=1850cm 由公式计算侧移变形,Fn及 , 列于表(1),Fn查 表4-6(均布荷载) 表4-7 顶点侧移及层间位移 表4-8 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 由计算结果可见,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与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相比,前者占的比例较小,在本例中,总顶点位移为: =(2.04+0.21)×10-3P=2.25×10-3Pmm =(0.272+0.004)×10-3P=0.276×10-3Pmm 在总位移中仅占9.3%, 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是弯曲型的,顶层层间变形最大,向下逐渐减小,而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则是剪切型的,底层最大,向上逐渐减小。由于后者变形是主要成分,二者综合后仍以底层的层间变形最大,故仍表现为剪切型变形特征。 轴向变形位移:弯曲型、顶层层间位移最大,向下逐渐减小。 梁柱弯曲产生位移:剪切型,底层层间位移最大,向上逐渐减小,在总变形总占主要成分。 二者综合后,仍然以底层层间位移最大,表现为剪切型变形。 Δ12= δmax= 在δmax中所占比例更小。 第二节 框架结构设计及构造要求 一、延性抗震框架的设计要求 延性框架的概念: 在框架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以及框筒体系中,虽然内力计算方法不同,但是在求出内力以后,都要通过内力组合求出梁、柱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然后进行截面配筋计算以及构造设计。 虽然梁、柱截面的一般配筋计算以及构造在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教材中已有讨论,但是在抗震设计时,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有特殊要求,本章重点讨论框架梁、柱以及节点的抗震设计方法,并适当补充一些非抗震情况下的设计要求。 1、延性结构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要求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是不必要,也是不经济的,通常是在中等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构件屈服,出现塑性铰,使结构刚度降低,塑性变形加大,当塑性铰达到一定数量后,结构会出现屈服现象,即 随着地震作用力不增加或增加很少,而结构变形迅速增加。 图4-22 延性结构荷载位移关系 上图为延性结构的荷载一位移曲线,延性结构即是能维持承载能力而又具有较大塑性变形能力 的结构。 结构延性能力通常用顶点水平位移延性比来衡量。 延性比定义: μ=Δu/Δy 其中:Δy——结构屈服时的顶点位移; Δu——能维持承载能力的最大顶点位移 延性结构在结果中等烈度的地震作用后,加以修复仍可以重新使用,在罕遇地震下也不至于倒塌,符合抗震设计的“三水准”要求,因此在地震区都应该设计延性结构,结构设计合理,混凝土框架可以达到较大的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