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课件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62年,德国一名叫约翰的医师,首次将药物注入人体,但由于感染病人未被救活。 1832欧洲的一次瘟疫流行,苏格兰医生托马斯成功将盐类物质输入人体。成功奠定静脉输液治疗模式。 * 在静脉输液导管中,分为2类,外周和中心,到达腔静脉的导管称为中心静脉导管,反之,没有达到腔静脉的导管都称为外周导管 夏凌云 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认识到血液的运输作用,从而奠定了静脉输液的基础。 1656年,英国医生克里斯朵夫和罗伯特用羽毛管针头,把药物注入狗的静脉,为历史上首例注入血流的行为。 发展史 发展史 1957年,发明一次性头皮针,静脉输液的飞速发展。 1964年,美国BD公司发明了第一代静脉留置针。 1972年,美国成立静脉输液学会--静脉输液作为一个专业学科 得到认可。 80年代:PICC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工具材料更安全。 90年代:静脉输液工具更先进。1999年12月,中国静脉输液学 会在北京成立。 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导管 【特点】头皮针与特氟纶材料留置针相比,穿刺口的感染率相似;但会增加静脉输液液体渗透到皮下的概率,导致化学性静脉炎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增加;针刺伤发生率高 【适用范围】 1.静脉输注刺激性小的溶液或药物 2.输液量少,输液治疗小于4h,输液时间在3d以内 3.单次抽血检查的患者 【特点】 1.导管材料:聚氨酯制成的导管因其独特的弹性功能和软化功能,使导管的使用时间较长且引发静脉炎和渗出概率相对小 2.置管位置:下肢静脉穿刺比上肢静脉穿刺造成感染的危险更高;穿刺手部血管比腕部和上臂血管静脉炎发生率低:穿刺腕部桡静脉发生桡神经损伤率高 3.导管的选择:美国的《职业安全保护法》规定,所选用的钢针、短导管和中长导管都应带有防针刺伤的安全防护装置,中长导管的导入鞘应带有防止针刺伤的安全型防护装置。 4.导管固定: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聚亚氨酯敷料固定很普遍;透明敷料覆盖的导管细菌定植率(5.7%)与纱布敷料固定的定植率(4.6%)没有统计学差异 5.导管更换:外周短导管置入时间﹥72h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和导管细菌定植的发生率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在置管72h和96h内没有明显不同 【适用范围】 1.输液时间长,输液量较多的患者 2.老人、儿童、躁动不安的患者 3.输全血或血液制品的患者 4.需做糖耐量试验以及连续多次采集血标本的患者 【禁用范围】 1.输入发疱剂及刺激性药物 2.胃肠外营养液 3.PH高于9或低于5的液体或药物 4.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 【特点】 1.2002年,利用系统分析法比较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两种方法发生感染的 例数均较少,颈内静脉穿刺发生导管异位情况少但易造成动脉损伤 2.2008年,不同中心静脉置管方法发生静脉血栓、狭窄、感染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股静脉置管发生感染少,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优于股静脉穿刺法 【适用范围】 1.急性复苏、严重休克需快速补液、消化道大出血抢救 2.肿瘤晚期的危重症需长期输液患者 3.危重及大手术患者 4.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注对血管有刺激药物;输注高渗、发疱剂 5.需持续或间断输入已知或可疑配伍禁忌药物,可采用多腔导管植入 6.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心导管检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 7.持续TPN的输注 8. 测量CVP 9.插入漂浮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禁用范围】 .穿刺局部皮肤有破损或感染 【特点】 2003年,前瞻性多中心调查研究结果:PICC感染发生率 低于 CVC 2007年,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在ICU内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于CVC 【适用范围】 1.有缺乏血管通道倾向的患者 2.需长期静脉输液 、反复输血或血液制品的患者 3.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 4.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TPN,脂肪乳等 5.其他:家庭病床患者 【禁用范围】 1.缺乏外周血管通道(无适合穿刺血管)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插管途径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 手术史 4.乳腺癌根治术后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 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特点】 2003年,一项RCT研究指出,有瓣膜的皮下输液系统与标准的 无瓣膜港相比,更有利于静脉回流,能缩短护理人员在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