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 (1)专业学习 (2)专家引领 (3)同伴互助 (4)个人反思 (三)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1、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1)教书育人 (2)科学研究 (3)社会服务 2、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 (1)合理的职称结构 (2)最佳的年龄结构 (3)高层次的学历结构 (4)多学科的专业结构 (5)多元的学缘结构 二、高等学校的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 1、学生是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整 合 (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1、家庭 2、学校 3、同辈群体 (三)大学生的特点 1、大学生的身体的特点 2、大学生的心理的特点 3、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大学生的心理的特点 1、智能发展达到高峰,新的需求不断出现 2、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3、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4、性意识迅速发展 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1)主动性 (2)开放性 (3)独特性 (4)创造性 当前大学生问题的研究内容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大学生的经济生活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高校中的师生关系 资料:电影中的师生关系 这些电影不但塑造了一个个迥然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形象,而且还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的教育理念以一种异彩纷呈的方式呈现出来。 因此,这类影片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之外,师生关系还被赋予更多的含义,它隐喻着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所发生的或融合或隔绝或平衡或对抗的现实。 电影在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形象的塑造中,用或沉静、深远或夸张、戏谑的电影语言向观众展示了存在于我们和老师之间的那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我的父亲母亲》 《二十四只眼睛》 《死亡诗社》 船长、水手型: 朋友型: 《心灵捕手》 《音乐之声》 父子、母子型: 《乡村女教师》 《凤凰琴》 《美丽大脚》 对手、敌人型:《幼儿园警察》 《阳光灿烂的日子》 《逃学威龙》 丢失、寻找型: 《黑板》 《一个都不能少》 (一)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基础)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 教育史上,关于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与作用 的三种主张: “教师中心论”(外在论、外塑论):教师在教学 中起权威作用,否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 “学生中心论”(内在论、内生论):教学中占中 心地位的是学生,一概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论”:学生 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而教师的 主导作用恰恰就表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而非 压制,二者应很好地结合起来。 (1)平等对话——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他们之间狭隘的言语交谈,而且是双方心灵窗户的“敞开”和情感的“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平等对话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领。要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和生生平等。 (2)互相尊重——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独立的交往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当前,师生之间的尊重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二是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三是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 “主体间性”:在没有内在与外在压力与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敞亮、交互共生的存在状态。 (3)共享智识——师生是课堂教学生活的创造者,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共享智识的过程,教学活动应该秉承惠性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之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 (4)彼此评判——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交而不往”,究互其原因大概是交往主体之间缺乏评判。师生交往缺少学生对教师的评判;生生交往中只有相互间独白式的“倾听”,而无彼此的分析、讨论。 思考:在高校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个概念: 主体、 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 主体:在哲学史上,至少有三种用法:一是本体论 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运动或属性的承担者或物 体的主要部分;二是逻辑学意义上的主体,指逻辑判 断中的主语、主词;三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指从 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 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2J611-4图集—金属结构大门.pdf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美术鲁教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鲁教版(五四制)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CSP-J2-第二轮比赛-C++试题 .pdf VIP
- 完美健康观念课件.pptx VIP
- 幼儿园玩教具配备基本标准表.doc VIP
- 妊娠期母儿健康管理新策略题库及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2025 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简章.pdf VIP
- 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查房 (1).pptx VIP
-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AI生成式案例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VIP
- 【算法】labuladong的算法小抄.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