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新品种宏科67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doc
水稻新品种宏科67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思利1,陈会武2,郭元军3,张勇2,李云峰2,何沐洺2
(1.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吉林 金川 135117;2.辉南县种子管理站 135100;辉南县辉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135102)
摘要:宏科67是吉林省辉南县宏科水稻科研中心采用常规系普法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43天,在吉林省属中晚熟品种,通过吉林省区试、生试及多年多点示范种植,表现出优质、丰产性好、抗病、耐寒、适应性广、综合性状突出等优点。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批号为:吉审稻2011016)。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被评为吉林省第六届优质水稻品种。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 宏科67 栽培技术
1 选育方法及经过
2000年8月以自选品系辉选98-8(辉粳7号)为母本,以五龙93-8(五优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2001年种植F1代,从2002年种植F2代开始,依照育种目标,对分离世代采用系谱法逐代选择。严格品种性状跟踪检测和品质、抗性鉴定贯穿育种全过程。于2006年9月获得稳定的优良新株系,按育种小区编号为辉育06-106号。并于2006-2007年在当地同时进行中晚熟品种品比试验。2008年申报参加吉林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临时定名为宏科36号。
2008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新品种筛选试验,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新品种区域试验,2008—2010年在吉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抗病(虫)性鉴定。2010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品种生产试验,同时在国家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进行品质分析,2011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命名为:宏科。cm左右,弯穗型,主蘖穗整齐,每穗总粒数111.6粒左右,着粒稀疏%,精米率73.9%,整精米率73.6%,粒长5.4mm,长/宽2.0,垩白粒率2%,垩白度0.1%,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含量17.7%,蛋白质含量7.9%。稻米品质检测结果符合一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2011年1月被评为吉林省第六届优质水稻品种(排序第一名)。
2.3 抗逆性鉴定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08-2010连续三年采用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种、成株期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对苗瘟表现中感,叶瘟表现感,穗瘟表现中抗。2008-2010年,在24个抗纹枯病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中,最高病级5级,表现中抗。多年多点示范种植,田间表现抗病、抗倒、抗旱、耐寒。
2.4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连续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8240.1kg、8486.4kg,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3.3%、 0.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363.3kg,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1.7%。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303.5公斤,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1.2%。高产试验点公顷产量9115.1kg,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5.1%。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精选种子,适时稀播育壮秧 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并在晴天晾晒1-2天,然后用种子消毒剂进行浸种和消毒(使用方法参考种子消毒剂使用说明书)。4月上、中旬播种;规范化旱育苗, 每平方米用种100-150g;盘育苗,每盘50-60g;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用种300g。稀播育壮秧。
3.2 适时插秧,合理稀植 5月中、下旬插秧,株
3.3 因地制宜,平衡施肥 应采取前控、中促、后保的施肥技术,要多施用农家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以利于保持和提高稻米品质。建议用肥量:中等肥力稻田,每公顷施纯氮135-140kg、有效磷60-75kg、有效钾60-75kg。翻地后耙地前施底肥35.5%氮肥、100%磷肥、67%钾肥;追返青肥30.5%氮肥;6月15-20日,追施分蘖肥17%氮肥;7月6-9日,追施穗肥17%氮肥、34%钾肥。
3.4 加强水分管理 移栽至返青期:保持1cm浅水层,保证插秧质量,移栽后保持5~7 cm深水护苗。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采用浅水灌溉,水深保持1~3 cm为宜;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适时晒田,减少无效分蘖,晒田的标准是,地面上产生细的裂纹,根际周围发出新根。保水性能差和长势不足的稻田不宜晒田,晒田5-7天后及时灌水。孕穗、抽穗、开花期:要保持6~7 cm水层,保证充足的水分。若孕穗期遇17 ℃以下低温,水深应保持在15~20 cm,深灌护胎,预防障碍性冷害。乳熟期至收获前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切不可断水过早,一般可在收获前10天左右断水。
3.5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病、虫、草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通过推广高产高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