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古以来中医( 世医 )的神秘莫过于用药的神奇,而用药的独到莫过于阴阳的转变,何为阴阳的转变呢?常听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其实药量只是一部分,我说其实中医不传的是药物的阴阳转变规律,为推广我中华国术,提高临床疗效特将天机述于有缘之人。 -阴阳转换大法.
基本概念
-1.任何事物阴阳的属性都不是一定的,是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
-2.应用在治病中首先要以所治疗的患者为基本参照物,而后立药物的阴阳,而不是以药物本身去立阴阳(很重要哦)。
-3.药物阴阳的确立是以药物的浓度、气与味的厚薄、温度为基本变量展开的。
-4.阴阳在药物中的体现是以量变而变的,具体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就是在一个太极中,阴阳平衡时,阴是阳的二倍或者阳是阴的二倍, -比如阴是阳体积的二倍,而同时阳又是阴质量的二倍等等......
-5.改变物质的量就将改变了物质的阴阳属性(在一定范围内)。
举例应用
-如一人体温为36.8度,你给他一杯水,如果水低于18.4度就是趋于阴性的水,阴则相下,向里,你喝下去觉得肚子里很凉快,那水对你来说就是淡味的凉药,为什么是淡味的呢?这是与你身体的酸碱度对比而言的。但如果你喝的是73.6度以上的热水,那水就是趋于阳性的水,阳则上行,趋于表,你喝下去一会就出汗了,那水对你来说就是淡味的热药。 -同样是水同样是一个人,温度变了,药的阴阳属性就变了,其实中医很科学很简单,其实内经中讲的“要”也就是参照点的改变,一样的药在不同人身上药性不同就是这个道理,中医难吗?很难不告诉你这个原则,你光研究药那你研究去吧,这一辈子,未必能精通几味药,人有500变,有8万4千演你就是穷其一生也不能精通多少。
阴阳法则
-阴阳各自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不可完全混淆套用,应因性而辨,因辨而用 -如味之薄者为清阳,清阳出上窍:味之厚者为浊阴,浊阴出下窍 -如气之厚者为阳;气之薄者为阴。因有气之薄者为阴,所以有茯苓利水而下行之功。 -阴阳转变凡此种种,阴阳不在药性而在人心,人使之阳则阳,人使之阴则阴,至此则药无有阴阳矣,至此可知为何滋阴寒凉一派,与火神一派,用药天差地别而能各自取效,而后辈仿之则不效而多出偏,实未得真传也。今有缘者得之,仔细玩味,可造福一方,扬我国术,振兴我中华,不辱歧黄之旨。 -以上仅为代言医药浅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供参考。 - “人心”为用药者之心,用药之人要明阴阳转化之理,正所谓阴阳同根,如举例的水,你要它呈阳性,它就是阳性,你要它呈阴性,它就呈阴性,全在人应用。心通阴阳转化之理,可无药不阴,可无药不阳,故药已无阴阳,而阴阳在人心。在比如咖啡,少量喝时能促进睡眠,多量喝时就是兴奋了。有些人体质不同,多喝促进睡眠,少喝却兴奋,奇妙啊! 记得王洪图在讲《内经》时也曾感言,治疗失眠与多眠用的方子是一样的都很有效,但剂量却相差很大,就是这个道理。 常言道物极必反,就是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了,中医是取象比类的科学,多观察自己的周围,随处都是大道。在学中医的方剂组成及其变化时,曾听到过一位资深望重的老中医告知:“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同一种中药,用量不同,作用不同,甚至可以完全相反的作用,个体不同,剂量也会不同。-例如:-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不一一例举。
“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而每个个体的差异不同,用药剂量也会不同”,一句堪为中医经典总结和升华。药性阴阳论药有气味浓薄不同,轻重不等,寒热相杂,阴阳相混,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清阳发腠理,实四肢,清之清者也。浊阴走五脏归六腑,浊之浊者也。清中清者,养荣于神,浊中浊者,坚强骨髓。气为阳、气浓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气浓则发热。味为阴、味浓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味浓则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酸苦
涌泄为阴。辛甘淡之热者,为阴中之阳,酸苦咸之寒者,为阳中之阴。如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为利水而泄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