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文气象解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水文气象 2.1 流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 巫溪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居大巴山东段南侧,东邻湖北省竹溪、竹山、神农架林区,南接巫山、奉节、云阳,西依开县,北傍城口和陕西省镇坪。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8°44′~109°58′,北纬31°41′~31°44′之间。幅员面积4026km2。 该县地处大巴山弧形构造与淮阳山字型构造西翼反射弧的结合部位,大部地区居于南大巴山弧形构造挤压带,由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弧形褶皱和冲断裂群组成。地形切割强烈,山峦重叠,岭谷相间,河道纵横。中部由北至南依次平行列有6条山脉,呈东西走向,间夹东溪河、西溪河、茶登河、柏杨河、桐元河5条水系;东西两部,冲断裂较发育,地层破碎,分别受南北走向的巴岩子河、大宁河、分水河、穹滩河平行切割。全县东西、北部高而中南部低,一般高差多在1000m左右,为典型的中切割中山地貌。 根据地形地貌的成因及其特点,全县大致分为低山河谷区、中山宽谷区、中山岭谷区、中低山峡谷区、中山峰脊区这五个区域类型。 流域地处大巴山弧形构造挤压带,地质构造复杂,由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弧形褶皱和冲断裂群所组成。出露地层有古生界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二迭系;中生界的三迭系;新生界的第四系等。地层分布特点是北部老,南部新,碳酸盐类灰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大。 小溪河是大宁河中游右岸的二级支流,发源于巫溪县塘坊镇清水村,经凤凰镇鸡头坝与柏杨河汇合后再经马镇坝、赵家坝由西向东在马驴溪注入大宁河。小溪河流域主河道长23.8km,控制流域面积约220.1km2(其中有125.6km2属外流域上磺坝流域面积),河道平均比降19.8‰。 刘家沟水库坝址位于小溪河中下游刘家沟河段,坝址以上本流域集水面积67.3km2,控制集水面积175.1km2(含上磺坝流域径流汇入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07.8km2),坝址以上主河道长15.3km,河道平均比降17.4‰。 2.1.2 气候特征 小溪河流域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多,雨季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夏热多伏旱,秋凉绵雨多,冬季干冷。 流域降雨充沛,据流域邻近的巫溪气象站1959~200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74.1mm。每年4~10月为雨季,约占年降雨量的86.7%,尤以5、7月份最多,其中7月约占17.1%,1月份最少,约占1.15%。暴雨中心多发生在后溪河的建楼,其次则发生在西溪河高楼和柏杨河的塘坊一带。多年平均气温17.8℃,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7.3℃;多年平均风速1.9m/s,最大风速21m/s(1988年8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4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9.1%;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553.3h;多年平均雾日11.2d;多年平均无霜期304d。 2.2 水文基本资料 水文站网分布及资料情况 设计流域内无水文站。邻近流域有大宁河巫溪水文站,在大宁河流域还有大昌水位(水文)站,以及宁厂、宁桥、荆竹坝等水文(水位)站。另外还设有长安、徐家坝、高楼、土城、中良、西宁、红池坝、建楼、万古、塘坊、龙门、福田等12个雨量站。由于工程河段紧邻巫溪水文站,因此选取该站为本次水文计算的依据站,其余为参证站,现将主要测站基本情况简述如下: 2.2.2 巫溪水文站 巫溪水文站1972年1月设立于巫溪县城,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1°24′,东经109°38′,控制流域面积2001km2。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降雨量等,从1972年至今有30年完整的实测径流资料。测站高程基面为吴淞基面,减1.771m为黄海基面。 该站测验河段较顺直,河床两岸为石灰岩,河底为卵石组成,有冲淤变化。河段上下游各有急弯,下游100m处为卵石沙滩,上游100m及下游200m处分别有小沟汇入。 该站水位观测采用直立式钢筋混凝土木桩水尺,水位观测按规范要求进行。 流量测验一般在基本水尺断面进行,有时也在基本水尺断面上游40m临时断面测流。1974年以前浮标测流较多,1975年后以流速仪测流为主,仅在高水用浮标测流。每年测流100~200次,1983年多达208次。测流水位幅度一般占全年水位变幅的99.4%以上。大断面施测一般在汛前和汛后进行,每年约2~4次。 浮标测流时,一般投放8~10个浮标,在断面上均匀分布,浮标系数0.85。流速仪测流时,多为0.6水深一点法,少量为简测法和常测法。实测最大流量为3430m3/s(1998年7月1日)。 巫溪水文站为国家正规水文站,历年水文资料经长江上游水文局整编后交长办审查汇编刊印。1987年前有刊印成册的《水文年鉴》,1988年后有整编成果。 经复查,测站断面有冲淤变化,但基本稳定,测站控制良好。水位资料未发现高程系统问题,水位观测能反映洪水变化过程,无缺漏测现象。流量测验以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