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nuclear shift) 1)再生性核左移(regenerativeshifttotheleft):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称为再生性核左移,表示骨髓造血和释放能力旺盛,机体抵抗力强,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 2)退行性核左移(degenerativeshifttothe left):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表示骨髓释放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差,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伤寒等。 轻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增高,仅有杆状粒细胞增多(5%),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 中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及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 重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杆状核粒细胞25%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常见于粒细胞白血病或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nuclear shift) (2)核右移(shifttotheright):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核右移严重者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反映造血功能衰退,与缺乏造血 物质、DNA合成障碍和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 [方法学评价] 2.血液分析仪法 优点:提供血细胞数量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异常结果予以报警并作提示。 缺点:不能直接提供血细胞质量(形态)改变的确切信息,而需进一步用显微镜检查血涂片进行核实。 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病理性血标本必不可少的初步检查手段。 [临床意义] 一、正常白细胞形态 1、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特征 瑞氏染色正常白细胞的细胞大小、核和质的特征见表2-49 一、正常白细胞形态 2.中性粒细胞核形界定 分叶核粒细胞的核分叶之间,外观以染色较深的一丝实线相连,只有核膜组成,其内无染色质,这是中性粒细胞分叶核与杆状核鉴别的基础。当杆状核与分叶核鉴别困难时,可将其归类于分叶核。 3.粒细胞胞质内颗粒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内颗粒分为嗜天青颗粒(占20%)和特殊颗粒(占80%)。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比较见表2-50。 瑞氏染色原理示意图 一、概述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形态 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二、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二、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大小:10~15μm 形态:圆形 胞质颜色:粉红色 胞质内颗粒:量多、细小、均匀、紫红色 细胞核形:弯曲 染色质:粗糙,深紫红色 二、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大小:10~15μm 形态:圆形 胞质颜色:粉红色 胞质内颗粒:量多、细小、均匀、紫红色 细胞核形:分2~5 染色质:粗糙,深紫红色 二、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嗜酸性粒细胞 大小:13~15μm 形态:圆形 胞质颜色:不清 胞质内颗粒:粗大、整齐、 均匀充满胞质、橘黄色 细胞核形:多分2叶,眼睛性 染色质:粗糙,深紫红色 二、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嗜碱性粒细胞 大小:10~12μm 形态:圆形 胞质颜色:不清 胞质内颗粒:量少、排列凌乱、大小不均、紫黑色,可盖核上 细胞核形:核形不清 染色质:粗糙,深紫红色 二、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淋巴细胞 大小:6~15μm 形态:圆或椭圆形 胞质颜色:透亮、淡蓝色 胞质内颗粒:多无颗粒,大淋巴细胞少量、粗大、紫色颗粒 细胞核形:圆形、椭圆形 染色质:深紫红色,粗紧成块 二、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单核细胞 大小:12~20μm 形态:圆、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质颜色:半透明、灰蓝色 胞质内颗粒:细小、灰尘样紫红色 细胞核形:不规则,扭曲 染色质:疏松网状,淡紫红色,膨胀感和立体起伏感 小结 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匀、眼镜型 中性粒细胞:小、多、匀 嗜碱性粒细胞:少、乱、杂 淋巴细胞:核偏位、核浆比大、粗糙致密 单核细胞:不规则、疏松网状,膨胀立体 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淋巴细胞的形态异常 其他异常白细胞 大小不均 中毒颗粒 空泡 杜勒体 核变性 核左移、核右移 异型、卫星核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在严重传染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发生一系列变化。 大小不均(anisocytosis):中性粒细胞的体积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常见于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与内毒素等因素作用于骨髓内早期中性粒细胞,使其发生顿挫性不规则分裂、增殖有关。 大小不均 见一些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 异常粒细胞形态 中毒颗粒 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 异常粒细胞形态 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投标服务承诺书(20篇).docx VIP
- 七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 Starter~Unit 1】(上海专用).docx VIP
- 李白按年龄顺序写的诗.docx VIP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高频精选:京东快递员ai面试题及答案.doc VIP
- 高频精选:京东快递员ai面试题及答案大全.doc VIP
- 吉林省中药软片炮制规范.pptx VIP
- 名著阅读《湘行散记》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共9页).docx VIP
- 《白洋淀纪事》阅读测试题含答案(推荐).docx VIP
- 必考名著《白洋淀纪事》导读+知识点汇总.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