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大教育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月 日 星期 姓名 年级 性别 学校 总课时____第___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 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
程
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
专题九 人口与地理环境
[考纲要求]
人口与环境:
1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 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 人口数量的意义。
3 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 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知识精讲]
一、人口再生产
1.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1)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
(2)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3)类型
时 期
类 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型
高
极高
极低
农耕时期
传统型
高
高
较低
产业革命时期
过渡型
高
低
高
现代科学技术时期
现代型
低
低
低
2. 分布
(1)世界: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2)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3)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二、人口数量与环境
1.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决定全球人口变动的因素。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引起,对全球人口并不产生影响。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 宗教。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小。
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经济、政治、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的影响较为明显,大的自然灾害影响。 环境污染:造成死亡率上升,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 人类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①原始社会:人口少,影响小。
②农业社会: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③工业社会:人口激增,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生活排污量增多,污染环境;生产扩大、污染扩大。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不重视保护环境等原因造成。
三、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1. 概念:
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具体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 影响因素 因 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性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
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
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
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3.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的变化,人口消费水平变化
相对确定性:(一定历史条件)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假定技术水平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
(2)合理人口容量:
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
最适宜人口的涵义。
4.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5.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控制在16亿左右
(1)原因:
可耕地总数和人均数持续减少
淡水总量和人均淡水严重不足
(2)措施
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坚定不移的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自觉保持自然环境的良性平衡关系。
四、人口素质与环境
1.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人口身休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且影响越来越大。
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 次生环境因素: 物理: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