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润滑材料基础知识讲义
1 润滑剂的发展简史
人类使用润滑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诞生的初期,很早人们就懂得使用动物脂肪和植物油作润滑剂,用来降低运输工具和机具的摩擦力,我国周朝中期(公元前1066~570年)就有关于使用润滑剂的记载。直到1750~1850年的工业革命之前,润滑剂的作用仅仅限于降低摩擦和磨损。
1.1 矿物润滑油的发展
随着石油开采历史的发展,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第一次出现了矿物油润滑剂产品。早期的石油主要用来提炼照明用油——煤油,其他轻馏分和大量重油都未得到充分利用。直到1876年俄罗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润滑油生产厂,开创了利用石油重油馏分制取润滑油的历史,但到了19世纪末,才真正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矿物润滑油工业。由于矿物润滑油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很快就取代了动植物油而成为最主要的润滑剂。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机械、交通运输、冶金、电力、纺织、农林等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对润滑油的品种和质量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低温泵送性能、低温启动性能、对氧、热和光的稳定性能、对不同材料的抗腐蚀性能、以及清净性和抗磨性等,然而仅仅依靠石油的天然性能或调整加工工艺已经是越来越难以满足这些要求了。因此从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开发各种润滑油改性添加剂,将这些添加剂调入加工好的矿物油中,使其性能得到极大改善。添加剂的使用使润滑油的性能摆脱了受石油天然特性的影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润滑油越来越多的要求,可以说添加剂的应用标志着矿物润滑油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石油二次加工工艺的发展,使石油产品的种类结构和质量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加氢处理工艺就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二次加工工艺,使矿物基础油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发生反应,使非理想组分转化为理想组分,不饱和烃得到饱和,同时产品的分子结构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加氢反应也称为加氢异构化反应。矿物油经过加氢反应后,粘温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外观也得到了有效改进,变得色浅(甚至无色)透明,进一步降低了凝点以及提高了氧化安定性等,因此采用加氢工艺可以用廉价劣质的原料生产出高质量的润滑油。
1.2 合成润滑剂的发展
由于矿物油的高温氧化安定性和低温流动性较差,满足不了航空和军工等行业的发展要求,于是从20世纪30起人们开始了合成润滑剂的发展。合成润滑剂就是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的新型润滑剂。
1934年美国人首先合成了聚α烯烃合成油;1939年德国利用石蜡裂解得到的α烯烃生产出了聚α烯烃合成油;二战期间美国、德国竞相研究开发了聚醚类和酯类合成油,1949年至1953年,壳牌公司生产出了抗燃烧型的磷酸酯类合成液压油,用于飞机、工业设备和海军舰艇等。
与矿物油相比,合成润滑油具有优良的粘温特性和低温性能,良好的高温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能,能够满足矿物油不能满足的使用要求,但由于合成润滑油价格较高 ,目前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殊润滑材料,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合成油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生产高档车用发动机油。
1.3 绿色环保型润滑剂的发展
因机油的泄漏或废油的乱倒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还有食品加工机械使用矿物润滑油也容易造成食品的污染,因此应环保的要求,又有人提出了开发可生物分解的润滑油,这种润滑油主要采用植物油为基础油,如蓖麻油、桐油和棕榈油等,植物油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也被称为绿色润滑油。食品加工机械也有人提倡采用食用油为润滑油,或采用无污染的干性润滑,以避免对食品造成污染。目前国内外对环保健康型润滑油产品的研究十分活跃。但无论如何,矿物油具有无法比拟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而且来源容易,因此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如食品加工机械),绝大部分润滑油还是要采用矿物油调制,只要加强其营销和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并设法回收废油,就可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4 我国润滑剂的发展
我国润滑油工业起步较晚,1949年全国润滑油脂产量不到40吨,所需润滑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润滑油工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建国后50多年间,我国润滑油工业得到了飞快发展,1992年年生产能力达到270万吨,到1998年底超过500万吨,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成为世界润滑油生产大国。目前我国润滑油主要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生产,基础油原料基本由这两大集团公司提供,所需添加剂大部分由中国石油生产提供。中国石油润滑油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2/3,是国内最大的润滑油生产企业。另外还有许多民营企业与合资企业,润滑油品牌众多,竞争激烈。虽然润滑油品牌和生产企业众多,但大部分都是调和企业,规模小,基础油原料和添加剂需要外购,缺乏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持续,相当多的小规模润滑油生产企业将被淘汰。
在众多的品牌当中,中国石化主要拥有“长城”、“南海”和“海牌”;进口油品的品牌主要有“美孚”、“壳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泥厂余热锅炉调试报告.pdf VIP
- 2024-2025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秋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docx
- 我眼中的中国平安.docx VIP
- 公路工程沥青新旧试验规程差异对比解读-JTG 3410-2025.pdf VIP
- 《气体传感器简介》课件.pptx VIP
- 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提纲(试行).doc VIP
- 粘贴钢板加固施工方案.docx VIP
- 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2025).docx VIP
- Fisher阀门结构与维护.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