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制 霜 法 第一节 去 油 制 霜 一、含义 去油制霜:药物经过适当的加热方法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 二、目的 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如巴豆、大风子等 2.降低副作用 如柏子仁等。 三、注意事项 1.加热有利于油质渗出。 2.处理过有毒药物的物品宜妥善处理。 四、分类 制霜法分为去油制霜、析出制霜、升华制霜、煎煮制霜。 巴 豆 [处方用名] 生巴豆、巴豆霜 【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hl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供药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根、叶全年可采,根切片,叶晒干备用。 ? [历史沿革] 现主要有制霜等炮制方法。 巴豆霜 [炮制方法] ? ? ??1. 生巴豆——药材除杂质,浸湿后用稠米汤或稠面汤拌匀,置日光下暴晒或烘干后去外壳,取仁。 ? 2.巴豆霜 取仁——碾成泥状——包纸、布——蒸热——去油(药物松散成粉,脂肪油含量18-20%)?? 注意事项: 1.制备过程中,应特别防护。为了防止刺激皮肤黏膜,发生中毒,操作时一定要戴口罩和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用冷水洗涤裸露部位。 2.为使油充分析出,应勤换纸。换下来的油纸,要烧掉,以免发生中毒。 3.炮制完成后,对个人和所用的纸或布应妥善处理。 4、制霜要用加热法,既利于油脂外溢,又可破坏巴豆毒素。 [炮制作用] 生品——毒性强烈,只供外用。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蚀疮等功能,多用于恶疮,疥癣等。 炒——降低毒性, 可用疮痈肿毒,腹水膨胀,泻痢。 制霜——降低毒性, 缓和泻下作用。可用于寒积便秘,腹水,二便不通,喉风等。如三物备急丸等。 [炮制研究] 1.毒性:有人服用巴豆油20滴致死;炮制后,巴豆油含量降低,巴豆毒素加热后变性失活。 2.巴豆油含量:制品含量差异较大,因制备过程中去油不充分。宜控制油的含量。 柏 子 仁?? ? [处方用名] 柏子仁、柏子仁霜、炒柏子仁 [来源] 本品为苦柏科植物侧柏Plarycladux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 ? [历史沿革] 现主要有制霜、炒黄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柏子仁——药材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筛去灰屑。 2.炒——用文火炒至油黄色,有香气逸出为度。 3.制霜——取仁,碾成泥状,用布 (少量可用纸吸油)包严,蒸热,压榨去油,反复操作,至药物不再粘结成饼为度,再碾细。 [炮制作用] 生品——润肠通便,养心安神。但有异味、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炒——药性缓和,消除副作用,使致泻作用减弱。多用于心烦失眠,习悸怔忡,阴虚盗汗等。 制霜——药性缓和,消除呕吐和致泻副作用。主要用于安神。 千金子 【处方用名】千金子、千金子霜。 【别名】续随子、打鼓子、一把伞、小巴豆、看园老。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木鳖子 【处方用名】木鳖子、木鳖子霜。 【别名】木蟹(《开宝本草》),土木鳖(《医宗金鉴》),壳木鳖(《药材资料汇编》),漏苓子(《中药志》),地桐子、藤桐子(《中药材手册》),鸭屎瓜子(《药材学》),木鳖瓜(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成熟种子。9~11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剖开果实,晒至半干,剥取种子;或装入盆钵内,待果皮近于腐败时将果皮弄烂,用清水淘洗,除去瓤肉及外膜,取出种子,晒干或烘干。 瓜蒌子 【处方用名】瓜蒌子、炒瓜蒌子、瓜蒌子霜。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思考题 1.巴豆制霜的方法及目的?质量控制? 2.柏子仁炮制的作用? 【性状】种子略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直径约2~3厘米,厚约5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有凹陷的网状花纹,周边两侧均有十数个相对的锯齿状突起。外种皮质坚而脆,内种皮薄膜状,表面灰绿色,绒毛样,其内为二片大形肥厚子叶,黄白色,富油质,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以籽粒饱满、不破裂、体重、内仁黄白色、不泛油者为佳。 【原形态】木鳖子,又名:木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