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 9? 师: 今天,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相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再一次站在我们面前。不, 其实它一直伴随在我们的身边。 审视它那历尽数百年沧桑的躯体, 我们看到了无数在礼教压 制下哭泣的生命, 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挺拔高大的灵魂; 它 充当过羁绊中国 历史前进的枷 索 , 它也曾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激发出每个人心中最后的吼声。 去蔑视, 去跪 拜?还是去取舍, 去扬弃?这是一个摆在我们个人成长面前的终生命题, 这也是摆在我们民 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 ? ? ? 孟德斯鸠说: “ 在专制政体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跪着。 ” ? *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龙门石窟 白马寺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读下面的诗: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文化上) 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于释氏耳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文化上)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泰山红门宫 孙悟空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文化上)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3.儒学更新,深受佛道哲学影响(复兴儒学)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理学的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 学。 道 佛 儒(根本) 目的 儒家思想兼容并蓄的精神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陆 九 渊 王 阳明 程颐 朱 熹 程颢 南宋人 (北宋人,兄弟俩) 南宋人 明朝人 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 理学集大成者 心学集大成者 朱熹对理学的发展 朱熹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他多年研究传授五经四书,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等书。他提出“去人欲,存天理”,认为人欲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用天理克制人欲。朱熹在继承和发展二程的思想基础上,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存天理(“三纲五常”),灭人欲”(伦理) 朱熹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有何作用和影响? ①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 ②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格物致知”——求“理”的方法(方法论) “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观) 程朱理学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 “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的方法发生分歧,1176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湖寺进行了一场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陆九渊 “致良知” 王守仁(1472—1529),人称阳 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的姿态 出现,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一切都是从“心”产生出来的, 而不是由踞于心之上的“理”所派生 出来的,从而肯定意识为第一性。 贵州修文阳明洞 他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在心中,不必去外求。 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 “格物致知”——求“理”的方法(方法论) “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观) “存天理(“三纲五常”),灭人欲”(伦理)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心即理也” ——心是万物本原 “发明本心”、 “致良知” —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但须克服私欲 世界本原 求理之法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异同? 同 异 ①都是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病人签署知情同意规范.pptx VIP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英语真题试卷完全解读.docx VIP
- 联想笔记本电脑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2022年版.docx VIP
- 标准化变电站建设实施规范(二次设备名称及标识).pdf VIP
- Unit1 Happy Holiday Section A(1a-1d)课件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监理工作报告制度.doc VIP
- 2020新上外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1 Reading A Learning is Everywhere 课件.pptx VIP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语文职业模块 1.1《七律二首·送瘟神》课件.pptx VIP
- 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第四章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观察.pptx VIP
- 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技术.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