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稀树草原(savanna,萨王纳) (一)萨王纳的环境特征与类型 1、纬度位置:5—15°左右,也有达25°左右。 2、地理分布:中美、南美(巴西高原) 非洲、澳大利亚的北东部地区。 3. 气候特征 (1)一年中干湿季分明 全年降水量在250—1000mm左右, 一年中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 湿性萨王纳:干季持续3-5月 干性萨王纳:干季持续5-7.5月 (2)热季出现在干季之末,雨季之前 在热带草原气候中一般分为干季、热季、 雨季三季。 ? 据瓦尔特在西南非的观察,在深厚细沙质土上只有雨量超过300mm时,才有一些水分未被禾草耗尽,而使灌木在旱季生存,400mm以上年雨量,则可形成乔木稀树草原。他称此为气候性稀树草原(约相当于矮乔灌木萨王纳),但在石质土上,禾草少见而以具刺灌木为主。年雨量较多的高原上,一般以乔木占优势形成疏林,而非郁闭的季雨林,一些学者认为此乃第三纪残遗性铁铝土非常贫瘠的影响所致,即属于土壤顶极群落。此外,经常出现的火灾,影响也很大。 在此地带,树木和草类争夺水分随干旱加重而变得突出。影响土壤水分收支的因素都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如雨量和集中程度、蒸发力,土壤质地和厚度,铁质风化壳(不透水层)的有无和埋深,潜水面高低、排水条件好坏等。禾草浅根系利用表层土壤水,乔木深根可利用深层水,如土质过粘,排水差又易干裂,或隔水层过浅等都对乔木生长不利。 (二)萨王纳的群落特征 1.各类稀树草原都发育有较发达的草本植物层,但均由C4型植物组成,是与其他植被(如温带草原)的重要区别。C4型植物不耐荫蔽与低温,能很好地适应和利用本地区高温度、高蒸发力和强光照的气候条件,生产能力较高。禾草呈丛生状,叶狭窄而直立,干季枝叶枯黄,内藏顶芽,于湿季生长。草丛间常有红色裸地。双子叶植物多为小型叶,坚硬或完全退化。 2.乔灌木通常根系庞大,树皮很厚,地上部分受火烧或旱害后萌生力很强,树干多分枝,常具刺,有的树冠扁平如伞状,种子有厚皮保护,这些也都与耐旱适应有关,同时也提高耐火能力。 稀树草原的散生乔木形态与具体环境有关。据Cole的意见,萨王纳疏林的树高>8m时,可达15—20m,多为中型硬叶,落叶或半落叶性;萨王纳园林的落叶树高不及8m(草高亦仅40—80cm),矮乔灌木萨王纳的树木常低于2m,叶小型或退化,下层为较矮小的多年生禾草和大量一年生草类。刺灌丛位于更干旱环境,草被一般很少。 3.稀树草原群落的分布随具体生境条件变化。在高平原的铁铝土上广布疏林,在长浅凹地(排水道),雨季洪水泛滥,则代以草地。此外在冲积低平原的无树草地中,散生许多小丛林,它们借助隆起的白蚁冢(非洲)或切叶蚁冢(南美)或残丘争得适宜的生态位,形成特殊的萨王纳园林景观。 (三)稀树草原的分布 稀树草原在非洲的面积最大,且多种多样,在非洲东部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最为发达。主要类型是伞状金合欢(Acacia spirocurpa)为主的萨王纳群落。其中生长着著名的植物非洲木棉(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它是稀树草原的一种特有的高大乔木,高可达25m,具粗大树干(直径最大的可达9m),内贮大量水分,故能在干燥气候下生存,年龄可达4000—5000y。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的须芒草属(Andropogon)、黍属(Panicum)和龙胆科的绿草属(Chlora)等。双子叶植物仅处于从属地位。 从非洲中部热带林向北依次分布有:1)几内亚带-高大的萨王纳疏林;2)苏丹带-萨王纳园林并伴以矮乔灌木萨王纳(金合欢为主);3)萨希尔带-矮乔灌木萨王纳,它在东非也占地很广。非洲中南部有大面积萨王纳疏林分布。 澳大利亚的稀树草原有多种常绿的桉树为优势种,是与他处不同之处,但金合欢仍很普遍,另有独特的瓶子树(Brachychiton australe),高达20m以上,树干粗大。矮乔灌木萨王纳和萨王纳草地占地最广,疏林则分布于东、北两侧的准平原化高台地上。 在南美巴西高原上分布着萨王纳疏林(称坎普群落),乔木高仅4—8m,树干扭曲,可能因干旱使顶芽死去之故,树皮厚而开裂,叶虽较大但质地坚硬,故干季仍能保持很久,只短期无叶。巴西高原东北部,气候显著干旱,多月不雨,降水不规律,此处形成的卡汀珈群落包括热带旱生具刺落叶疏林和刺灌丛等类型。卡汀珈群落的特征之一,是具有体内贮藏大量水分的纺锤树,属木棉科,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此外,还有众多的肉质植物,如仙人掌类、非附生的凤梨科和大戟科植物。南美北部的委内瑞拉和圭亚那等地的广阔河谷冲积平原上,因砖红壤风化壳(硬盘)埋藏较浅,树木 的根系一般难以穿透,故常以草地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