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识图 图1 思考1:四合院反映出我国古代哪些信息? 提示:封闭式住宅是自然经济小农思想心态的体现; 严格的住房安排是封建家长制、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映。 (2013·山东基能·28)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 社会时尚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在20世纪50年代,男人中流行灰蓝色的“干部服”,女子则以穿“列宁装”为时尚,并以朴素为美;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片面追求重工业产值产量的增长,则造成了轻工业的不发达,衣着材料或服装生产根本就没有被列入“大计划”。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政府严格限量供应,人为地造成了“短缺经济”,也就是说穿衣之破之旧之划一,是意料之中的事;“文革”其间,蓝、灰颜色成了人们穿衣的主色调,军装成了时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表现在衣着消费方面,自上而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对美的追求,决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无产阶级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完全有权利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得到美的享受。故答案D符合题意。 【答案】D (2013·重庆文综·14)(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 世纪80 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8 分) 【考点】现代中国物资生活变革 【解析】第(3)题“变化”依据材料很容易看出服饰变化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原因”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等回答。 【答案】 (3)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 改革开放; 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民众思想观念变化; 外来文化影响。 13.“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瑞蚨祥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 13.(1)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产生和发展。 (2)趋势:1912—1925年逐年上升;1925—1949年逐年下降。 上升原因:中华民国的成立;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提倡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下降原因: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日本侵华(日本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制;长期的战乱。 图2 思考2:中国最早修筑的铁路竟以马牵引机车,闹出了马拉火车的笑话。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示:思想观念陈旧、保守、落后。 (2009·江苏历史·22)(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高考资源网 ——《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