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有害有机物微生物降解中的生物化学 7.1微生物降解概述 7.1.1微生物降解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降解:指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有—部分有机化合物是能够被水或土壤中的微生物很快地进行生物降解的,有很多化合物表现出生物难降解性。 因其中有些化合物毒性很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难降解化合物的降解研究始终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生物降解三个阶段 Mausnet等曾根据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进行程度将生物降解分为三种(或者说是三个阶段),即: 7.1.2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有多种途径,由于生物的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的分解或降解,即为生物降解。在生物降解中,作用最大的生物类群是微生物。微生物在环境中与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其代谢活动,会使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脱羧基反应、脱氨基反应、羟基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多种生理生化反应。 7.1.2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 (1)氧化作用 (2)还原作用 (3)基团转移作用 (4)水解作用 (5)酯化作用 (1)氧化作用 包括Fe、S等单质的氧化,NH3、NO2 等化合物的氧化,也包括一些有机物基团的氧化,如甲基、羟基、醛等。在环境中,这些氧化作用大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如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ius ferrooxidans 对亚铁的氧化,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nurinosa对乙醛的氧化,以及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对氨的氧化作用等。氧化作用普遍存在于各种好氧环境中,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生物代谢活动。 (1)氧化作用 ①醇的氧化 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aceti)将乙醇氧化为乙酸,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ozydans)将丙二醇氧化为乳酸。 ②醛的氧化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pnas aeruginosa)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③甲基的氧化 铜绿假单胞菌将甲苯氧化为安息香酸。表面活性剂的甲基氧化主要是亲油基末端的甲基氧化为羧基的过程。 (1)氧化作用 ④氨的氧化 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可进行此反应。 ⑤亚硝酸的氧化 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可进行此反应。 ⑥硫的氧化 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可进行此反应。 ⑦铁的氧化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可进行此反应。 (1)氧化作用 ?过氧化 艾氏剂和七氯可被微生物过氧化 ?苯环羟基化 尼古丁酸,2,4-D和苯甲酸等化合物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作用使苯环羟基化。 ?芳环裂解 苯酚系列的化合物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环裂解。 ?杂环裂解 五元环(杂环农药)和六元环化合物的裂解 (1)氧化作用 ?环氧化 对于环戊二烯类杀虫剂来说,其生物降解作用机制包括脱卤,水解,还原和羟基化作用,但是环氧化作用是生物降解的主要机制。 (2)还原作用 包括高价铁和硫酸盐的还原、NO3- 的还原、羟基或醇的还原等,还原作用与氧化作用所存在的环境不同,还原作用需要缺氧或者厌氧(无氧)的环境。有些还原作用是氧化作用的逆过程,但有些则不是逆过程,如NH3被氧化为NO3- ,而NO3- 被还原为N2。①乙烯基的还原 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form) 可将延胡索酸还原为琥珀酸。 (2)还原作用 ②醇的还原 如丙酸羧菌(Clostridium propionicum) 可将乳酸还原为丙酸。 ③醌类的还原 醌类可以被还原成酚类。 ④芳环羟基化 苯甲酸盐在厌氧条件下可以羟基化。 ⑤双键还原作用 ⑥三键还原作用 (3)基团转移作用 ① 脱羧作用 有机酸是普遍存在于受有机污染的各种环境中,通过脱羧基直接使有机酸分子变小(脱羧基减少一个碳原子,形成一个CO2分子)。连续的脱羧基反应可以使有机酸得到彻底的降解。一些小分子(短链)的有机酸经脱羧基作用很快得到降解。如戊糖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pentosaceum) 可使琥珀酸等羧酸为丙酸。尼古丁酸和儿茶酸也可进行脱羧反应。 (3)基团转移作用 ② 脱氨基作用 使带有氨基(-NH2)的有机物质脱除氨基,并能得到进一步的降解。主要是在蛋白质降解方面作用很大。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降解必须先经脱氨基作用,然后才像普通有机酸一样经过脱羧基作用等得到进一步的降解。如丙氨酸可在腐败芽孢杆菌(Bacillus putrificus)作用下脱氨基而成为丙酸。 (3)基团转移作用 ③ 脱卤作用 常见于农药的生物降解,是某些脂肪酸生物降解的起始反应,若干氯代烃农药的生物降解也有此种反应。 ④ 脱烃反应 常见于某些有烃基链接在氨,氧或硫原子
文档评论(0)